病名。为婴儿至儿童期所生的瘰疬。又名乳疬。多由先天虚损而致。症为瘰疬旋起旋消,或结核久而不化,或时大时小。治法:偏热者用灯笼草、野菊花和红糖少许煎服。偏寒者外用消肿散外敷。
【介绍】:宋代医生。字尽言。精于医,生平欠详。
【介绍】:见钱瑛条。
①推测疾病预后的纲要。《素问·平人气象论》:“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不能饮食,表示胃气衰败,生化之源已竭,故死。②脉无胃气,表示正气衰竭,邪气独胜。《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①指汗多阳气亡逸之症。《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汗多不止,真阳亡脱,名曰亡阳症。其身体必冷,多成痹寒或四肢拘急,宜桂枝附子汤。”伤寒病发汗过度,易致亡阳。《伤寒论》用大青龙汤有“汗多亡阳,遂
痰证之一。①《医学入门》卷五:“升于肺,多毛焦,面白如枯骨,咽干口燥,欬嗽喘促,名曰燥痰。”②即火痰。见《症因脉治》卷二。详见该条。③即气痰。见《医宗必读·痰饮》。参见气痰条。④指痰恋于肺的病证。《杂
见《四川中药志》。为黄水芋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圣济总录》。为米皮糠之别名,详该条。
《素女经》:“女人阴深一寸曰琴絃。”即阴道内一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