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通天,见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啼叫之由盘肠气钓所致者。《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盘肠气发先腰曲,无泪叫啼眼干哭,口开脚冷上唇乌,额上汗流珠碌碌。”治宜行气止痛。用木香散。
参见肝气犯脾、肝胃不和各条。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病证名。出清·朱丹山《麻疹集成》。指小儿麻疹收没之后,遍身生疮,痒甚,心烦等。多由麻疹余毒未清,复感风邪所致。治宜疏风解毒。用消风散或大连翘饮加减。
在掌(或跖)与指(或趾)腹(阴)面的肉,与其背(阳)面的肉相对而言。《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
经穴名。代号SJ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郄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之桡侧缘;或于支沟穴尺侧约一横指取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
【介绍】:明代医生。字廷肃。魏塘(今浙江嘉善)人。精于医术和针灸,治病有良效。将医术传给外孙女婿钱萼,钱萼也以医术闻名。
指主要症状。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者即构成辨太阳病的主证。或在主次兼挟的病证中,反映疾病本质的证候。《温热论》:
【介绍】:见梁周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