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受污秽之气及风热而起,喉间生赤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由此出臭气,气塞不通。”或由肺胃积热,痰浊薰蒸所致。治宜清热涤痰散结。用桃红四物汤,清咽双和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急躁。《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
病名。《喉科指掌》卷四:“此症生于左颊车之下,内热外寒,皮色不变,身发寒热,肿大如鳗鲤瘟……右阴疮生于右颊车下,亦系阴疮,说与前症(指阴疮)相同,治法亦同。”治宜解毒消肿。用普济消毒饮、六味汤等加减。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五方。又名三层茴香丸。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川楝子(炮,去核)、沙参(洗,锉)、木香(洗)各一两。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
书名。①元·贾铭撰。1卷。撰年未详。本书为食疗参考读物。重点介绍360余种食物相反相忌。全书分水火、谷、菜、果、味、鱼、禽、兽八类。书中杂有一些迷信的论述。现有《丛书集成》本。②清·朱本中撰。1卷。刊
见《片玉心书》。即风关。详该条。
【介绍】:见朱栋隆条。
①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前方肌肉。相当股直肌隆起部,因其形如兔伏,故名。《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髀关,抵伏兔。”②经穴名。代号:ST32。出《灵枢·经脉》。别名外勾。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大腿前外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生于耳后发下,软小高突,不痛不痒。治法:以针刺破瘤体,粉发齐出。即皮样囊肿。
【介绍】:见耶律敌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