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匮要略简释

金匮要略简释

书名。秦伯未编著。作者认为:“钻研仲景著作,主要是学习他的辨证治法”(见本书虚劳病),遂打乱原整理本的编次,按病类分为痉病、湿病、暍病、疟疾、虚劳病、消渴病、黄疸病、妇科病等37种,选录《金匮要略》原文分门别类,列举证治予以简释。原系《中医杂志》连载稿,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猜你喜欢

  • 七死脉

    亦称七怪脉。详七怪脉。

  • 和髎

    经穴名。代号SJ2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耳廓根上缘前方,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处。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颈颌

  • 孙光裕

    【介绍】:明代医家。自称浮碧山人。禹航(今浙江余杭县)人。著有《太初脉辨》、《血证全集》。在医学理论上,尊崇《内经》等。

  • 马脾风

    病名。出明·楼英《医学纲目》。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证治准绳》)的危重证候。多由“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幼幼集成》)所致。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扇动,大小

  • 鹤膝节

    病名。见明·万全《片玉心书》。即鹤膝风。详该条。

  • 目眦

    见《灵枢·癫狂》。又名眦,俗称眼角。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外眼角称外眦;内眼角称内眦。两眦内应于心,为五轮之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

  • 膹菀

    菀,古与“郁”音义相通。膹菀即膹郁。详膹郁条。

  • 小儿脾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

  • 小辫儿

    见《中药材手册》。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 胃气虚喘

    见《丹溪心法·喘》。即胃虚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