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卷四。为风冲泣下之俗称。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培元。京江(今江苏镇江市北)人。编著有《本草纲目类纂必读》(1672年刊行)、《济生论》(1676年刊行)、《家传集验方》(1672年刊行》等书。
病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又名石瘤。多因怒动肝火,血躁筋挛或久立负重而致。瘤体坚而色紫,青筋盘曲,甚者筋结如蚯蚓。治宜清肝、养血、舒筋。服清肝芦荟丸。亦可手术或放射治疗。即浅表静脉瘤、静脉曲张。
五疳之一。又名气疳、疳。由于乳食不调,壅热积滞,传伤肺经所致。《小儿药证直诀》:“肺疳,气喘,口鼻生疮。”肺属金,色白,主皮毛,所以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白咳嗽,毛发枯焦,肌肤干燥,鸡皮疙瘩,恶寒发热,
即卫气。《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卫气与同生于水谷的营气相比,其性刚悍,故称。
【介绍】:晚清医家。字潆溪。邰埭(原属江苏甘泉,后属江都)人。少时随父习医,好读书,钻研医术,治瘟疫宗吴又可。撰有《五经分类本草》、《类方续选》等书,皆未刊刻。
证名。指心悸、怔忡。详心悸、怔忡条。
指申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下晡甚。”参见十二时条。
病证名。①胀病之一。一名胀。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仁斋直指方·胀证》:“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削,是为气胀。”气虚、气热、气寒亦可致气胀。《医碥·肿胀》:“因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