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

用于针灸学的铜铸人体模型。始创于宋代(1026年),用铜铸造,体表刻有经络腧穴名称,胸腹腔有脏器,中空。是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总结前人针灸经验,为了提高针灸教学效果而主持设计制造。既是教学针灸的教具,又是考核针灸医生的模型。考试时于铜人体表涂蜡,体内注入水银,令被试者取穴进针,如果取穴部位准确,则针进而水银出。如取穴有误,则针不能入。宋针灸铜人共铸两具,惜因战乱均已遗失。此后,明、清、民国到解放后,不断有官方或个人仿制针灸铜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各型铜人百余种。铜人对我国针灸学的推广普及,特别是统一穴位,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 五变刺

    古刺法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

  • 大风茅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

  • 粘膝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是患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型症状的概况。原载于《永类钤方》。即髋关节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 白肠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大肠,见该条。

  • 外感湿泻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指湿邪外侵,脾气不运所致的泄泻。症见水泻肠鸣,腹反不痛,或呕而不渴,身重身痛。脉多濡软,或细涩,或浮缓。治宜燥湿利小便,用胃苓散、平胃散。身热身痛脉浮者,用败毒散、羌活胜湿

  • 消补并用

    消法和补法同时并用的方法。一般用于虚实并见的证候。如心下痞满、饮食不振、神气怠倦、大便不畅,用枳实消痞丸。

  • 蒲黄草

    出《经效产宝》。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 滋阴清化丸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四方。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浸)、天门冬、麦门冬、茯苓、炒山药、枸杞子、白芍药(酒炒)、黄柏(盐酒炒)、知母(盐水炒)、玄参、炒薏苡仁各一两,五味子七钱,生甘草五钱。为细末,炼

  • 宋人医方三种

    书名。系《史载之方》、《全生指迷方》和《洪氏集验方》三书的合刊。建国后有排印本。见各该条。

  • 亡阳汗

    证名。即阳气欲绝之汗多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亡阳汗者,……每每病笃虚极之人,多有头面汗淋,口鼻俱冷,而手足青色,气促不止者,急宜温补以追欲绝之阳。”参亡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