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小儿温壮者,由腑脏不调,内有伏热,或挟宿寒,皆搏于胃气。足阳明为胃之经,主身之肌肉,其胃不和调,则气行壅涩,故蕴积体热,名为温壮候。”参见乳子病热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肘后方》卷七。伤处红肿疼痛,出血甚至染毒成脓。治宜先清洗创面,用益母草切细醋炒研细涂疮口。或马齿苋捣烂外敷并煎汤内服。
见《湖南药物志》。为芋梗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上肢的六条经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常见于小儿。多由胎毒未净,肝胆不清,脾经湿热所致。症见耳上生疮,时发时止,或随月盈则剧,月亏则轻(《外科大成》卷三)。治宜解毒清热。方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黄连温胆
二月所行之道。《汉书》:“日有中道,月有九行,……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多因跌打、压轧所伤。或伤一骨,或伤数骨,临床以腕舟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或腕缝错开,活动受限。一般断端很少移位,如手向后翻贴于臂者,医者双手握其手背轻轻
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为淡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偏头痛的别称。《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夫头偏痛者,由人气血俱虚,客风入于诸阳之经,偏伤于脑中故也。”详偏头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