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即感受风寒病邪而引起的发斑证。出清·马之骐《疹科纂要》。又名红眼伤寒。临床以皮肤发斑有色点而无颗粒为特征。有阳毒和阴毒之不同,详阴毒、阳毒条。
指形气相失之证候。形体虽肥胖而气弱气短,少气不能报息者,为形胜气,多属危重疾病。《灵枢·寿夭刚柔》:“形胜气者危。”
病名。①见《普济方》卷六十。指唇疔。《重楼玉钥》卷上:“凡上唇生一小疮,或一二枚者,初起红肿渐至下唇亦肿及面颊俱浮。若初起红赤发热作痒,痒后起小黄泡,切勿用破皮针,如生上唇中间者难治。若上唇赤肿直长出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
《症因脉治》卷一方。胆南星、制半夏、茯苓、橘红、甘草、海浮石、香附。水煎服。治闪伤腰痛,痰涎停注者。若虚寒者,加生姜、肉桂;内热者,加栀子、黄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壳、玄明粉。
见圣济总录条。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①药物敷。又名敷药。常用新鲜药物如蒲公英、生大黄等洗净捣烂,贴敷眼睑等患处。切勿入眼!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②热敷。常用湿热敷,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③冷敷。可除热、定痛、止血。适用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红曲,详该条。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一。指术前准备和审视病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患者以冷泉洗眼毕,正襟危坐椅上,靠定头项,勿令转动,两手搦珠,心无妄想。如拨左眼,医师用左手大指食指,分开眼皮,即就二指捺住
证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有应。即疔疮旁再生一小疮,谓之应候。可用针挑破小疮,以泄其毒。疔疮有应候者易治;若旁无小疮者为无应候,亦称无应。其毒甚,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