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三急下证

阳明三急下证

阳明病急用下法的三种症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又:“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又:“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以上三急下证,亦称阳明病三急下法。《尚论篇》:“阳明经亦有急下三法,以救津液。一汗多津越于外;一腹满津结于内;一目睛不慧,津枯于中。”参见阳明病条。

猜你喜欢

  • 酸赭

    出《名医别录》。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 土花椒

    ①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竹叶椒之别名。②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各详该条。

  • 立位

    指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的体位。在站立姿势下取穴或施术。如中暑取委中刺血,经常采用这种体位。由于立位容易引起晕针,故较少用。

  • 招尤

    出《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招,掉也,掉摇不定也。尤,甚也。”谓头部振摇不定之症。多属肝风及肝胆经病患。参见肝风条。

  • 蔻米

    见《中药材手册》。为白豆蔻之药材名,详该条。

  • 从治

    即反治。详该条。《医门法律》:“假寒者,清其内热,内清则浮阴退舍矣。假热者,温其真阳,中温则虚火归元矣。是当从治者也。”

  • 面无血色

    指面部缺少血气,失去红活润泽的病色,常伴见口唇、指甲色淡白等血虚症候。可见于各种衄血、下血、吐血、失血病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

  • 啜脓膏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 足底

    指足下面,又称脚底板。陈实功《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 真搐

    病证名。①指惊风得之于母腹,生下百日内,因有所犯,引动其疾,发为抽搐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②抽搐时牙关紧闭,口吐痰涎者为“真搐”(《东医宝鉴》)。③抽搐虽定,而神气昏闷者。(清·许宣治《许氏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