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脉解篇

阳明脉解篇

素问》篇名。吴崑注:“解,释也。是解释阳明经为病之义。”本篇分析阴阳经脉实热证状和病理变化,说明阳明病恶木、恶火、恶人的道理,故名。

猜你喜欢

  • 身热

    指全身发热的症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亦有阳气虚衰而见身热者。《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详发热条。

  • 阎诚斋

    【介绍】:见阎纯玺条。

  • 潘涛

    【介绍】:元代医家。上高(今江西上高)人。世代以医闻名,著有《医学绳墨》一书,已佚。

  • 川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 鼻交

    见鼻交頞中条。

  • 肾街

    肾气通行的道路。《素问·水热穴论》:“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

  • 木郁化火

    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由于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目痛、呕血、咳血,性情暴躁,甚则发狂等。

  • 米癥

    七癥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由好吃生米,食多不消,兼挟痰瘀积聚而成。主要症状为脘腹结块固定不移,常思食生米,其他饮食难进,呕吐清水等。参见癥、食癥、七癥等条。

  • 活幼心书

    儿科著作。元·曾世荣撰。3卷。刊于1294年。卷上将儿科疾病编成歌赋75首,供初学者记诵;卷中本论,将儿科病证分别立论43篇(附补遗8篇),介绍了作者的临床心得;卷下信效方,又分成4卷,选录切于实用的

  • 赤白滞下

    病证名。赤白粘胨相杂同下的痢疾。《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体本挟热,忽为寒所折,气血不调,大肠虚弱者,则冷热俱乘之,热搏血渗肠间,其利则赤,冷搏肠津液凝,其利则白,冷热相交,血滞相杂,肠虚者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