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痒

阴痒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多伴有带下量多、色黄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见阴蚀条),或用龙胆泻肝汤;阴虚血燥者,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当归饮(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白蒺藜防风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矾、苦参百部、生艾叶杏仁,水煎熏洗。《妇人良方大全》主张内服龙胆泻肝丸逍遥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鸡肝阴中,以杀其虫。或针刺阴廉曲骨三阴交

猜你喜欢

  • 飞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肺胃积热,痰毒邪火上冲咽喉,或感受秽恶之气,郁怒而生。《焦氏喉科枕秘》亦云:“此症受秽恶之气,后因怒生喉中,卒然肿胀,渐至杀人。”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粘子解毒汤

  • 胎前焦渴

    见《竹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 白珠俱青

    症名。《审视瑶函》:“此症乃目之白睛忽变青兰色也。”即白睛青蓝,详该条。

  • 土黄芪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五指毛桃根之别名。②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金雀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 日哺发热

    证名。指下午三至五时左右发热。《类证活人书·问伤寒疟状》:“问伤寒疟状,有阳明证,病人烦热汗出,如疟状,日晡发热而脉浮虚者与桂枝汤,脉实者宜承气汤。”本症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称日晡所发热。参

  • 三物香薷饮

    即香薷散第一方,见香薷散条。

  • 产后四不活

    是古时对产后四种危重症的描述。宋·陈选《妇科秘兰》:“一者身体强直,有如反张,小腹胀痛,口噤不开,亦名蓐风,乃产后为风邪所中,华佗愈风散灌之最妙(方见产后中风条),不得大发其汗。二者产后气急,喉中如猫

  • 野苦荬

    见《广州植物志》。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 元好问

    【生卒】:1190~1257【介绍】:金代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1217~1222年(兴定)间进士,曾任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晚年从事著作,长于诗文。家藏医书甚多,集亲自应

  • 黑夜精明证

    病证名。又名黑夜睛明症,白昼青盲症。《证治准绳·杂病》:“夫人体天地之阴阳,昼明夜晦理之常也,今晦冥之中倏忽见物,是背于阴阳矣。”乃“肾水不足,虚阳僭上故耳,若不滋肾水以益真阴,则水不升而火不降,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