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胜其阳

阴胜其阳

阴阳俱病,而阴病甚于阳。《灵枢·寿夭刚柔》:“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

猜你喜欢

  • 妊娠外感白苔舌

    孕妇外感见白苔,为外感风寒或里虚寒证。若舌苔白浮滑,症见身热,恶寒无汗,脉浮者,为外感风寒,宜辛温解表。若舌白嫩湿润无苔,不见表证者,为里虚寒证,宜温中散寒(见《伤寒舌鑑》)。

  • 目珠俱青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目珠俱青证,乃目之白珠变青蓝色也。”即白睛青蓝,详该条。

  • 黄芪当归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方。黄芪十两,当归八两。为末,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治石痈久不瘥。

  • 诊病奇侅

    书名。2卷。日本·丹波元坚撰。此书专谈腹诊,以腹诊非四诊正法,故名“奇侅”。作者广泛收集有关腹诊资料,多能联系各科病症予以分析。书末附载五云子诊腹法。1888年由丹波氏再传弟子松井操译成汉文刊行。

  • 百日儿疟

    病名。出《本草纲目》。百日内婴儿患疟。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谓“疟因暑发居多。”“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临床上婴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可无寒战症状,或仅见四肢厥逆,

  • 惊风痰热痧

    病证名。小儿发热面赤,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喘不已。诊其六脉俱伏,反无热象。治以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属痧胀。视其腿弯、肘弯有痧筋,用消毒三棱针刺之,紫黑毒血流出自愈(《痧胀玉衡

  • 温热病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①温病的别称。泛指各种温病、热病。也有以感受热邪的轻重与季节的不同,分称为“温病”与“热病”者。《类证活人书》卷五:“因春温气而变,名曰温病;因夏热气而变,名曰热病。温、热二

  • 藏象

    即脏象。详该条。

  • 秦归

    见《本草纲目》。为当归之药材名,详该条。

  • 养血柔肝

    即柔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