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霍乱痧

霍乱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霍乱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积下结宜攻。痛而吐泻者,毒入气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宜驱不宜止,止则益痛。若吐泻而后痛者,此因泻粪秽气所触,宜用藿香正气散。须防食积血滞,或消或攻,或活血,山药茯苓不可乱施;燥湿之品,温暖之药,俱在所禁。干霍乱盘肠大痛,先放痧,后即服药。”宜宝花散润下丸。参见霍乱条。

猜你喜欢

  • 内关外格

    脉象。脉过于尺下部位,为阳气关闭于内,阴气被格拒于外,故称。《难经·三难》:“遂入尺为复,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

  • 人参白虎汤

    ①《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人参、知母、石膏、天花粉、葛根、麦门冬、竹叶、粳米。水煎服。治麻疹服表散药后,发热时渴者。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人参、石膏、知母、甘草。水煎服。治上消,

  • 沈注金匮要略

    见金匮要略编注条。

  • 猪辽参

    见《天宝本草》。为盘龙参之别名,详该条。

  • 医方选要

    方书名。10卷。明·周文采撰。刊于1495年。,作者将其平日常用及见闻有效之方,分类编成此书。分诸风、诸寒、中暑、中湿、伤寒、疟、痢等共45类。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每类均先论后方,选方颇精,切

  • 口禾髎

    见禾髎条。

  • 胞门、子户

    经穴别名。即水道穴。《备急千金要方》:“妇人妊子不成,若堕落,腹痛,漏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在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二寸名子户。”其中子户穴,《世医得效方》又名气门。

  • 经水不行

    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经闭。详该条。

  • 后关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听会,见该条。

  • 支连

    出《药性论》。为黄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