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阳明经别,见该条。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系指患喉风其咽喉两边肿疼而溃烂者。多由风火内炽,上灼咽喉所致。治宜疏风清热,泻火消肿。方可选用清咽利膈汤去大黄、去明粉、黄连,加蝉蜕、僵蚕等煎服。并以银花、薄荷、连翘、甘草煎
药物学著作。4卷。清·黄钰撰。刊于1869年。作者因陈修园《本草经读》一书所辑《本经》的原文词旨简奥,语句参差,难于诵记,乃据此编成对偶谐韵的联句,删去原注,以供初学之用。
病名。系指舌上生泡如珠。《喉科秘旨》卷下:“舌上珠此心脾积热,舌生白泡大小不一,六脉洪大。”生于舌下者名舌下珠。治宜凉血解毒。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导赤散、凉膈散等加减。
证名。见《张氏医通·胁痛》。指由积滞导致的胁痛。多由饮食不节,食滞内停,气机壅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疼痛,肋下有条状扛起,胸闷不舒,恶心,食欲减退,其脉多滑,亦可见胁痛连脘,恶寒发热等症。治宜消导去积
《疫喉浅论》卷下方。桑白皮、地骨皮、牛蒡子、栝蒌皮、甘草、连翘、鲜枇杷叶(去毛,绢包)、浙贝母。鲜芦根煎汤代水煎服。治疫喉红肿,痧见而不透,肺热甚,咳嗽气喘。
【介绍】:宋代医僧,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医僧元觉之弟子,精医术。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狐臭。详该条。
情志三郁之一。因思怨不解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若思郁者,……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及其既甚,则上连肺胃而为咳喘、为失血、为噎膈、为呕吐,下连肝肾则为带浊、为崩淋、为不月、为劳损。”初起气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卷三。通常指引起黑睛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瘢痕,如凝脂翳、宿翳等。实证多由肝风热邪引起,虚证常属肝肾亏损,阴虚火旺等,由外伤引起者,亦不少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