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头旋

风头旋

病证名。①指眩晕由风邪入脑,或挟痰水逆上所致者。《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夫风头旋者,良由体虚,风邪乘于阳脉,诸阳之经,皆上注于头面,风邪随入于脑,遂成头旋。亦因痰水在于胸膈之上,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而阴气逆上,风与痰相结,上冲于头,则令头旋也。”《圣济总录》卷十七:“风头眩,肩背拘急,肢节疼痛,鼻塞耳鸣面赤咽干心忪痰逆,眼目黑花,当风泪出。”宜用松香散,以荆芥薄荷茶调下。若见头旋,忽忽如醉,痰逆,不下饮食者,宜服甘菊花散等。若头旋,手足厥逆,身体疼痛,心乱,反倒如癫,发歇无时者,宜服独活散等方。参见风热眩运风寒眩晕风痰眩晕等条。②指肝风病。《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头旋,肝风病也。肝风盛则头自摇动。别无疾痛,不自觉知。”参见风头眩、眩晕条。

猜你喜欢

  • 真脉

    真脏脉之简称。详真脏脉条。

  • 肺燥久咳

    证名。肺经津液干枯而引起的咳嗽。多系久病热郁,耗伤津液,肺经枯燥所致。因肺为清虚之脏,主肃降,肺失津液滋濡,则肃降失职而致气机逆乱,因而咳嗽,低热,痰少而带血丝,或鼻出血,间或气促,舌红苔少。治宜清润

  • 医理发明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理不求人》。8卷。清·黄元吉撰于1833年。本书集作者十余年周游各地行医的经验。卷1~2脉法、医理及多种内科杂病;卷3~4内科医案;卷5眼科、外科及医案;卷6药性论;卷7经验杂方;

  • 山鸡条子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 协寒利

    病证名。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伤寒捷诀·肠垢鹜溏》:“协寒利者,曰鹜溏,脐下必寒,宜理中、四逆汤主之。”参见寒泻、寒泄、鹜溏条。

  • 金创痉

    由金创等外伤而致的痉病,即破伤风,出《诸病源候论》。

  • 锁项疬

    病名。即瘰疬之夹项而生者。见《外科大成》卷二:“如黄豆结篓者名锁项疬。”参见瘰疬条。

  • 视衣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 产后小便不利

    病证名。见《千金翼方》卷七。多因平素虚弱,产后劳伤气血,脾肺气虚,通调不利;素体肾虚,复因产后损伤肾气,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受阻,清浊升降壅滞,膀胱不利所致。脾肺气虚者,兼见精

  • 唐大烈

    【介绍】:清末医家。字烈三(立三)。江苏苏州人。曾任典狱官,并为狱中犯人诊病;仿效康熙年间过绎之所辑之《吴中医案》一书,将江浙地区40余名医家的文章约百篇汇集起来,其内容包括医学论述、专题评论、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