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治疗血崩常用的三个基本治则。《丹溪心法附余》:“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
病名。出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医经类著作。陈无咎撰,约成书于1931年。作者深研《内经》,对其疑难学理予以辨析、解惑。前二编均先列提纲予以阐论,其内容包括言气、言脏、言诊、言病、言变、言输、举针等目。并对《素问》58篇之惑予以辨析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民间验方或某些古方中对部分蔓茎类药物的计数单位,通常以拳握量之,并切去其两端超出部分为一束,如茅根、苇茎等。现方剂已通用重量单位计数。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火廓。详该条。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病、痔漏、瘿瘤等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即风火眼,详该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血气虚则肤腠开而受风,风客于睑肤之间,所以其皮缓纵,垂覆于目,则不能开,世呼为睢目,亦名侵风。”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针刺手法。《金针赋》:“进气之诀,腰背肘膝痛,浑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补,卧针五七吸,待气上下。”意指针刺得气以后,行九六补泻法中的补法,术毕,留针5~7次呼吸,待气至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