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痨臌膈四大证治

风痨臌膈四大证治

书名。不分卷。清·姜天叙撰。刊于1796年。本书重点论述中风、虚劳水肿、臌胀、呕吐噎膈反胃诸病症。并对霍乱关格杂病作了简略的介绍。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糟指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 内伤腹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指因气郁、痰饮,或食滞、虫积,或脏腑虚衰等所致的腹胀。如气结腹胀、痰饮腹胀、食积腹胀、虫积腹胀、肝火腹胀、脾虚腹胀、六腑腹胀等。详各该条。

  • 耳镟疮

    病名。镟。即旋。耳镟疮,系指耳后缝间生疮。亦有谓之为月蚀疮。《外科大成》卷三:“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常见于小儿。多由胎毒未净,湿热炎上所致。治宜解毒清热

  • 黄山桂

    见《中药大辞典》。为茵芋之别名,详该条。

  • 湿热头痛

    病证名。指湿热上蒙清窍所致的头痛。《兰室秘藏·头痛门》:“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多由湿热熏蒸,上蒙清窍所致。证见头痛且重,心烦身重,肢节疼痛,或面目、四肢浮肿,舌苔黄腻

  • 大腿骨

    骨名。即股骨。详该条。

  • 伪药条辨

    书名。4卷。清·郑奋扬撰。刊于1901年。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形、色、气味,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进行了整理和补注

  • 黄公兴

    【介绍】: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著有《脉经》6卷,已佚。

  • 紫淡青筋舌

    舌淡紫,中带青筋而润。为寒邪直中阴经之候。证见面色暗黑,身凉,四肢厥冷,脉沉,宜四逆、理中等温阳救逆(见《伤寒舌鉴》)。

  • 目视无神

    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即目视无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