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太医
官名。元世祖忽必烈设置。专管皇帝及其家族的饮食。并负责从本草中挑选有补益作用的药品与饮食配合。
官名。元世祖忽必烈设置。专管皇帝及其家族的饮食。并负责从本草中挑选有补益作用的药品与饮食配合。
《万病回春》卷四方。紫苏、陈皮、香附、乌药、川芎、苍术(米泔制)、羌活、天南星(姜汁制)、半夏、当归各八分,桂枝、甘草各四分。为末,加生姜三片,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服。治妇人情志抑郁,气滞经络,手足
指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的护理方法。见《审视瑶函》。金针拨治内障术后,宜封眼仰卧三日。痛甚则用熨法,呕吐者以乌梅止之。七日内只进温粥,不能用力咀嚼,大小便时起身轻缓并予以扶持,勿令高声言谈等。
薄白主表,或偏于正虚;由薄变厚,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舌淡红、薄白苔,见于健康人或风寒表证,舌淡白而苔薄白,主阳虚,气血两虚等。《辨舌指南》:“苔薄者,表邪初见;苔厚者,里滞已深。”
外治法专著。一名《外治医说》。清·吴尚先撰。1册,不分卷。刊于1870年。本书正文系以骈文体写成,并联系《子华子》一书所说“医者理也,药者瀹也”的涵义,故以《理瀹骈文》为书名。这是一部以膏药为主的外治
《时疫白喉捷要》方。葛根、连翘、木通、黄芩、金银花、牛蒡子、马勃(包煎)各二钱,生地黄四钱,僵蚕、浙贝母、麦门冬各三钱,蝉蜕一钱。为粗末,加青果三个(或用桑叶),水煎服。治白喉重症。
证名。亦称猝瘖。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突然失音或语音嘶哑。多因突然冒寒,或寒包热邪,或肺伤津枯所致。《张氏医通·瘖》:“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盖暴瘖总
见伤寒方经解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五。又名印疮、褥疮。指久着席褥,受压部位出现的溃疡。由久病气血亏损,气不能运血以营养肌肤,加之局部受压摩擦染毒而成。初起患处呈现紫斑,继而皮肤破损,逐渐坏死溃烂,腐肉脱落,形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又名暗风。遇阴暗地即发生的痫证。小儿气血怯嫩,而肝热较旺,易挟痰涎上犯心神,阴暗之地,小儿常至惊恐,故容易发作。其症特点,每至阴暗地即僵卧,气乱不省人事,手足动弹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