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莲子
见《河北中药手册》。即马蔺子,详该条。
见《河北中药手册》。即马蔺子,详该条。
指五脏辨证。临床要综合五脏见证,审察其阴阳虚实。《素问·方盛衰论》:“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惊搐五种证候的鉴别。身热力大者为急惊;身冷力小者为慢惊;仆地无声,醒时吐沫者为癎;头目仰视者为天吊;角弓反张者为痉(《东医宝鉴》)。
见范东阳方条。
证名。指邪热滞积于里者。《证治准绳·杂病》:“热积,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圣散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热积,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也。
须色华美。《灵枢·五音五味》:“美须者阳明多血。”
指针刺的禁忌。这是古人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发生医疗事故而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禁”,有惊恐、恼怒、劳累、过饱、饥饿、大渴、房事、醉酒及长途跋涉情绪未定等各种情况,此时均不宜
下肢膝以下至踝部分。
即心气虚。详该条。《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脏腑相合之一。心与小肠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心主血,小肠主泌别清汁,奉心生血。心热下移小肠,可出现小便赤涩或尿血;小肠实热,每见心烦、口舌糜烂。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脉互相络属,一脏一
指阳明病急用下法的三种症型。《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又:“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