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疫喉邪毒未尽,余邪内陷于肠中而为痢。症见下痢赤白或兼脓血,下痢白色者宜黄芩汤加青皮、陈皮、防风、木香、黄连之属;下痢脓血者宜白头翁汤加当归、赤芍、川芎、防风、木香、黄连之属。
五疳之一。又名惊疳。是因小儿恣食肥甘,积滞生热,热传心经所致。症见患儿面红,眼白中有红丝,高热,有汗,时时惊烦,咬牙弄舌,口燥渴饮,口舌生疮,胸膈烦闷,睡喜伏卧,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热重者宜清心泻火,
①又称上盛下虚。由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一方面出现腰膝痰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一方面出现胁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下虚,切而从之。”②邪气
①《松崖医径》方。大黄一两,制枳实、炒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木香、槟榔、泽泻各二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至八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以利为度。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消
病证名。见《不居集》卷二十一。又称酒泄。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中级医官,共设4名,辅助院使副使掌管院内事务。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商陆过量中毒。症见恶心,呕吐,头痛,腹泻,语言不清,躁扰抽搐。严重者昏迷,直至死亡。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文献有用甘草、冷稀粥频服以解毒止泻的记载。可参考。
出《本草纲目》。即炮制。清·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专论药物炮制方法。详炮制条。
指由病情所决定的治疗用药禁忌。《脾胃论》上卷:“病禁者,如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之病,则凡饮食及药,忌助阴泻阳。”
即阴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