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骨声

骨声

骨折断端摩擦时发出的声音。临床上用作骨折断指征之一。《伤科补要》卷二:“骨若全断,动则辘辘有声。若骨损未断,动则无声。或有零星败骨在内,动则淅淅有声。”由于容易引起新的损伤,故现已少用或不用

猜你喜欢

  • 乳积

    病证名。见《幼科金针》。又名伤乳、乳不消、乳滞。婴儿哺乳失宜,停滞不化而得。症见呕吐泄泻,吐出物与泄下物均有未消化的乳瓣,且有馊臭气,伴有面色青黄,发热,口渴,多睡,口疮,身渐黄瘦等。治宜开胃消导,先

  • 黄带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带下黄候。指阴道内流出淡黄色、稠粘的液体,甚则色浓如茶汁,或有臭秽气味。多因体内湿邪过盛,湿郁化热,伤及任、带二脉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易黄汤。

  • 玉带风

    见《湖南药物志》。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 葛仙翁

    【介绍】:即葛玄。见该条。

  • 伤胃吐血

    病证名。又称伤胃。指因酒食太过,胃络受伤所致的吐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因饮食过度,伤胃,或胃虚不能消化,致翻呕吐逆,物与气上冲蹙胃口决裂,所伤吐出,其色鲜红,心腹绞痛,白汗自流,名曰伤胃

  • 腰注

    出《太平圣惠方》。即腰柱。见该条。

  • 胡地莲

    见《江西草药》。为肺形草之别名,详该条。

  • 竹二青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竹茹,详该条。

  • 晕针

    指由于针刺而产生的晕厥现象。《针灸大全·金针赋》:“其或晕针者,神气虚也。”当针刺时,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而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降低,脉搏散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者,即为晕针。

  • 耳眩

    指耳屏的软骨。在外耳门前侧,左右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