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骮(yì 亦)

骮(yì 亦)

骨名。即缺盆骨。李潆《身经通考》:“缺盆骨为骮。”参见缺盆骨条。

猜你喜欢

  • 直骨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温疟,灸两乳下一指三壮。”《针灸集成》列作奇穴,名直骨。并定位“在乳下大约离一指头,看其低陷之处与乳直对不偏者是穴也。妇人按其乳直向下,看乳头所到之处正穴也。”位于

  • 脾水

    病证名。五脏水肿病之一。指脾阳虚困,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的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参见水肿、十水条。

  • 石寿棠

    【介绍】:见石芾南条。

  • 咽疮

    病名。《医学纲目》卷十五:“咽疮多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系咽部生疮,色红黄,状如粟米,渐布满咽喉及口,久则变为紫黑色,饮食吞咽困难,身发寒热(《重纂包氏喉证家宝》)。属风热者,治宜疏风清热,用银

  • 肾俞

    经穴名,代号BL23。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腰

  • 医方考

    医方著作。4卷。明·吴崑撰。刊于1584年。本书选录历代常用医方700余首。按疾病分为中风、伤寒、感冒、暑、湿、瘟疫、大头瘟等44类。每类前有短叙,略述选方范畴;方剂后均附方义解说。在明代的方剂学著作

  • 本草品汇精要

    药物学著作。42卷。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本书是明代官修的一部本草著作。当时没有刊行。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本书主要是在《证类本草》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共收药

  • 存神

    养生术语。神,指意念精神。存神,即控制意念,集中精神。修炼气功由此而“入静”。有时也指身中部位,并认为这些部位都各有神主之。《后汉书·冯衍传》:“守寂寞而存神。”

  • 伤寒活人指掌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

  • 胆病

    六腑病候之一。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少阳属胆,与肝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因肝气有余、湿热蕴胆、胆气虚怯或猝受惊恐所致。肝气与七情有密切关系,故胆病多有胁痛及精神神志方面症状。胆内藏清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