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蒲蒻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不居集》卷十七:“稠痰,饮食衣褥过厚,火蒸津液成痰稠浊,又有火郁于心肺。”宜用海石、瓜蒌、半夏、诃子、杏仁、贝母、五倍子等。参见痰证条。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见黄帝逸典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荷苞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脉诀条。
即舌肿。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书名。2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解放后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胡桃青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