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肩疽。见该条。
病证名。又名肥积。《证治准绳·杂病》:“不论(眼之)何部分生漏,但日间胀痛流水,其色黄赤,遇夜则稍可,非若他漏长流也,治当补正气,清金火。”宜益气清热,用人参漏芦散加减。
病证名。指皮肤顽麻,搔之无所觉知。《圣济总录》卷十一:“风不仁之状,皮肤搔之如隔衣是也。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血气不相与,凝痹结滞,皮肤厚,无所觉知。《内经》曰: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宜调气
见《陕西中草药》。为长春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胀病之一。一名胀。出《素问·脉要精微论》。《仁斋直指方·胀证》:“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削,是为气胀。”气虚、气热、气寒亦可致气胀。《医碥·肿胀》:“因于气
以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自发性的多为稳定性病理改变,故称“循经性皮肤病”;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故称“可见性循经反应带”。《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
见针方六集条。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卷三:“缠耳常出白脓。”多由湿浊痰毒上犯耳窍所致。耳中出脓色白,听力下降。治宜解毒排脓。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胆汤等加减。参见聤耳条。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著名藏医学家米尼玛·图瓦顿旦之子。著有《后续医典大疏》、《医学史华光》、《四部医典全解》。其子强美·索南益西坚赞亦为北方学派名医。
见《陕西中草药》。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