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百病防治》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及肾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如尿频尿急、尿热等)。根据临床病程及症状,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内统计,泌尿系感染占泌尿系统疾病的首位,约42.9%,肾盂肾炎约占住院病人的1.1%~4%。肾盂肾炎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近三、四十年来虽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肾盂肾炎的发病率并未降低。
[发病原因]
健康人尿道内常有少量细菌存在,但大多数为非致病菌。男性前尿道3~5厘米处常有菌;女性尿道外段1厘米处均有菌,中段80%有菌,近膀胱4厘米处约50%有菌。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细菌乘虚而入并致病。
常见的致病菌:引起肾盂肾炎的细菌多是会阴部及肠道内常见的菌种,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5%,阳性菌占25%,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其次是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阳性以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是肠球菌及绿色链球菌。
中医学认为急性肾盂肾炎,以邪实为主,正邪相搏,表现为一派湿热症象。湿热久稽,耗伤津液,损伤正气,致使临床表现为肾阴不足,脾肾两虚的证候,此时,正虚邪恋,则属于慢性肾盂肾炎的阶段。
[临床表现]
1.急性肾盂肾炎。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起病急骤,主要有以下症状: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也有高达40℃,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泌尿系症状突出,如腰痛,少数可有腹部绞痛,沿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肾区叩击痛,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还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慢性肾盂肾炎。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后期可见夜尿多,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
[预防措施]
1.增强体质。积极参加各种适宜的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2.消除诱因。慢性肾盂肾炎反复不愈者,应积极寻找并消除发病的诱因,如糖尿病,肾结石及尿路梗阻等。
3.清除炎性病灶。寻找并去除炎性病灶,如男性的前列腺炎,女性的尿道旁腺炎、阴道炎及宫颈炎。
4.减少器械刺激。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如必需保留导尿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如口服氟哌酸,每次0.2克,每日2~3次。
5.注意性生活及外阴卫生。女性患肾盂肾炎与性生活有关者,应于性生活后即排尿,并内服一片复方新诺明片,同时注意会阴部的卫生,勤换洗衬裤。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急性感染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和保暖,给子充分的营养,增加饮水量,保证体液平衡并排出足够的尿量,每日尿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服用碳酸氢钠片1克,每日3次,可碱化尿液,减轻膀胱刺激症状。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休息,注意营养,增加体质及机体抵抗力。
2.抗感染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初发者,可选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或氟哌酸每次0.2克,每日3次,或头孢氨苄每日2~4克分4次口服。肾功能正常者,也可用庆大霉素8~12万单位,分2次肌注,或丁胺卡那霉素0.4克,每8~12小时肌注1次。慢性肾孟肾炎急性发作者可按急性肾孟肾炎治疗,反复发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并确定菌型,然后选用针对性的抗菌药。
3.中医辨证论治。膀胱湿热,表现为小便频数、点滴而下、尿色黄赤、灼热刺痛、伴发热、口苦,可选用八正散加减(车前草15克、瞿麦10克、萹蓄10克、山枝10克、滑石10克、萆薢10克、乌药10克、银花10克、生草梢6克);肝胆湿热,表现为尿频而热、口苦、少腹痛、寒热交作,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枝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肾阴不足,湿热留恋,表现为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不尽、低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地10克、淮山10克、茯苓12克、车前草10克、山茱萸10克)。
4.单方验方。(1)白花蛇舌草30克、车前草30克、败酱草30克、茯苓30克、大蓟10克、小蓟10克、茅根30克、茜草根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鹿含草30克、马鞭草30克、金钱草30克、夏枯草30克、益母草30克、旱莲草30克、车前草30克、黄芪30克,水煎服,每日1剂。(3)蒲公英、石苇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针刺治疗。针刺足三里、关元、中极、三阴交、委中穴,每次留针15分钟,每日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