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丹溪手镜>积聚(六)

《丹溪手镜》积聚(六)·

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见,积在胸;尺中见,积在气冲;关上见,积在脐傍。左积左,右积右。脉二出,积在中央处其部。

脉浮而毛,按之辟易,胁下气逆,背相引痛,名肺积。

脉沉而芤,上下无常处,胸满悸,腹中热,名心积。

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肿寒重,名肝积。

脉沉而急,若脊与背相引痛,饥见饱减,名肾积。

脉浮大而长,饥减饱见,腹满泄呕,胫肿,名脾积。

寸口沉而横,胁下及腹中为横积。

脉小沉而实者,胸胃中有积聚不下食,食则吐。

脉沉而紧,若心下有寒时痛,有积聚。

关上脉大而尺寸细者,必心腹冷积。

脉弦,腹中急痛为瘕;脉细微者为 。

迟而滑,中寒有 结。驶而紧,积聚有击痛。

脉沉重中散者,寒食成 瘕;脉左转沉重者,病 在胸;脉右转不至寸口者,内有肉 。

盖积者,系于藏始终不移。聚者,系于府发痛转移,随气往来,如有坯块。

者,系于气;瘕者,系于血。

因外有寒,血脉凝涩,汁沫与血相搏则气聚而成积矣。

又因七情忧思伤心;重寒伤肺;愤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

困力过度入房,汗出入浴伤肾。皆藏气不平,凝血不散,汁沫相搏,蕴结成积。

又因食、酒、肉、水、涎、血、气入积,皆因偏爱停留不散,日久成积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血积。

又有息积者,乃气息癖滞于胁下,不在脏腑荣卫之间,积久形成,气不干胃,故不妨食,病者胁下满,气逆息难,频岁不已,名曰息积。

有肝积,名肥气,在左胁下如杯, ,连岁,中有血色。

有心积,名曰伏梁,起脐下,大如臂,上至心下,令人烦心,有大脓血在肠胃之外。

有肺积,名息贲,在右胁下,如杯,寒热喘嗽。

有脾积,名痞气,在胃脘,如盆,四肢不收,黄胆,饮食不为肌肤,其食冷物,阳气为湿蓄。

有肾积,名贲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如豚状,上下喘逆骨痿。

寒者热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之;坚者削之;消摩之;咸以之;苦以泻之;全真气而补之;随所利而行之。

五积丸黄连(肝肾五钱;脾七钱;心肺一两五钱。) 浓朴(肝心脾五钱;肺肾八钱。)川乌(肝肺一钱;心肾脾五钱。)干姜(肝心五分;肺肾钱半。)茯苓(一钱五分。)人参(脾肺肝二钱;心五钱。)巴豆霜(五分)

上为末,巴豆霜旋入蜜炼为丸如桐子大,初二丸,加至微溏。又有虚人不宜攻,以蜡匮其药且久留磨积。

肝积加柴胡(二两) 皂角(二钱) 川椒(四钱)昆布莪术(各二钱半。)

心积加黄芩(三钱)茯苓丹参菖蒲(各一钱。)

肺积加桔梗天门冬山棱青皮陈皮白豆蔻(各一钱) 川椒紫菀(各一钱半。)

肾积加玄胡(三钱) 苦楝(三钱)全蝎附子(一钱)泽泻(二钱)独活(一钱) 菖蒲(二钱) 桂(三分)丁香(五分)

脾积加吴茱萸宿砂茵陈芩(各二钱)泽泻(一钱) 椒(五分)

秋冬加朴一倍,减芩、连。

服人觉热加连;觉闷乱加桂;气短减朴。

肉积KT 砂水银阿魏

酒积神曲麦 。

水积甘遂芫花牵牛。

食积巴豆礞石

气积槟榔木香

血积虻虫水蛭桃仁大黄

涎积雄黄腻粉。

癖积山棱莪术

鱼腥陈皮紫苏草果丁香桂心。

寒冷成积附子硫黄朴。

消块丸

山棱莪术(削坚)青皮陈皮(破气)香附(开气)桃仁红花(治血) 灵脂(破血)牛膝(活血) 二陈汤(开皮里膜外之痰) 石 (破痰块)甘草黄连吴茱萸炒、益智子炒)山楂(破食块)

上为末,醋糊为丸,用葵根、石 、白术汤下。

千金消食丸

硝石(六两)大黄(半斤)甘草人参(三两)

上为细末,以三年苦酒三升,置竹筒中,以竹片三刻,先纳大黄,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膏,丸桐子大,每三十丸。可消块,不令人困。

经验丸 破块。吴茱萸黄连木香槟榔桃仁郁李仁大承气加连、川芎;干葛

煎汤,下栝蒌、贝母、半夏黄连丸极妙。

破痰块苦参瓜蒂半夏姜汁蜜丸。

破茶癖石膏黄芩升麻砂糖,调末服。

化气汤 治息积,癖于腹胁之下,腹满疼痛,呕吐酸水。

宿砂 桂心木香胡椒(一钱)甘草(炙)茴香(炒)丁香青皮陈皮莪术(炮各五钱)沉香(一钱)

上为末,生姜紫苏盐酒调下三钱。

散聚汤 治六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心腹绞痛,攻刺腰胁,喘咳满闷腹胀。半夏槟榔归(三钱) 桂杏仁(二两)茯苓附(炮去皮脐)甘草川芎吴茱萸枳壳(各一两)

大便秘加大黄

三圣散 贴块。

锻石(未化者半斤,瓦器炒令淡黄红,候稍减热下。)大黄(一两,就炉微炒,候凉入桂。) 桂心(半两末,略炒,入米醋熬成膏,浓摊贴患处。)

又方大黄朴硝(各一两)大蒜捣膏,和匀贴之,亦妙。

小儿奶癖白芥子(研) 摊纸上贴。

不治证

脉虚弱者死。

弦而伏,腹中有症不可转也死。不见脉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