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外科心法要诀>痈疽针法歌

《外科心法要诀》痈疽针法歌·

取脓除 用铍针,轻重疾徐在一心,皮薄针深伤好肉,肉浓针浅毒犹存。肿高且软针四五,坚肿宜针六七分,肿平肉色全不变,此证当针寸许深。背腹肋胁生毒患,扁针斜入始全身,欲大开口针斜出,小开直出法须遵。气虚先补针宜后,脓出证退效如神,用在十日半月后,使毒外出不伤人。又有不宜用针处,瘿瘤冬月与骨筋。

【注】经云∶痈气之 者,当以针开除去之。又云∶铍针未如锋锐,以取大脓。故曰取脓除 用铍针也。其轻重疾徐,自有一定,在人心度量用之,不可乱施。盖皮薄针深,反伤好肉,肉浓针浅,毒又难出。大抵肿高而软者在肌肉,针四五分;肿下而坚者在筋脉,针六七分;肿平肉色不变者,附于骨也,宜针寸许;若毒生背腹肋胁等处,宜扁针斜入,以防透膜。针既透脓,视疮口必有脓意如珠,斯时欲大开口,则将针斜出;欲小开口,则将针直出。所谓逆而夺之,顺而取之也。随以棉纸捻蘸元珠膏度之,使脓会齐,二三时将捻取出,疮口贴太乙膏,四围敷乌龙膏。元气虚者,必先补而后针,脓一出则诸证悉退。

再者,用针自有其时,不可太早,亦不可太迟,如十日之间,疮尚坚硬,用铍针当头点破。半月后不作脓腐者,用铍针品字样三孔开之,不问深浅,以知痛为住,随用药筒拔法拔之。又有不宜针者,如瘿瘤、结核之类,肚脐骨节近筋之处,及冬月闭藏之时,皆在所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