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医宗金鉴>茯苓泽泻汤方

《医宗金鉴》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筋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外台方』云:茯苓泽泻汤,治消渴胃反脉绝。

【集解】

李□曰:吐而渴者,津液亡而胃虚燥也。饮水则水停心下,茯苓泽泻,降气行饮,白术补生津,此五苓散原方之义也。然胃反因脾气虚逆,故加生姜散逆,甘草和脾。

又五芩散治外有微热,故用桂枝。此胃反无表热,而亦用之者,桂枝非一于攻表药也,乃彻上彻下,达表里,为通行津液,和阳散水之剂也。

尤怡曰:茯苓泽泻汤,治吐未已,而渴欲饮水者,以吐未已,知邪未去,则宜桂枝、甘姜散邪气,茯苓泽泻消水气也。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注】

哕即干呕也,因其有哕哕之声,而无他物,故不曰干呕,而曰哕逆,属气上逆为病也。上逆之气,得出上窍,皆能作声,故肺虚气上逆,则作欬,气从喉出而有欬逆之声,若为邪所阻,则为喘满,故无声也。胃虚气上逆,则作哕,气从咽出而有哕逆之声,若与物凝结,则为痞痛,故无声也,是知气病也明矣。然邪气所凑,正气必虚,故用橘皮竹茹生姜以清邪气,人参甘草大枣,以补正气,则上逆之气自可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