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64至卷267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264至卷267·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四

大小便门

黄帝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注 人之清阳,本乎天而出上窍;人之浊阴,本乎地而出下窍。味有质,故下流于便泻之窍;气无形,故上出于呼吸之门。】

玉机真脏论

冬脉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月少)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

【注 肾为生气之原,不及则心肾水火之气不能交济,故令人心悬如病饥。肾之生阳不足,故(月少)中冷。肾虚而不能施化,故小便变而少腹满也。】

标本病传论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注 病先发于脾,则身痛体重,一日而之胃则胀,二日而之肾则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而之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之人定在亥,谓土败而水胜也。夏之晏食在寅,木旺而土绝也。】

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注 病先发于肾,则少腹腰脊痛。三日而之膂、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之胃则腹胀;三日而之肝则两胁支痛。冬之大明在辰,土旺而水灭也。夏之晏晡在亥,水绝而不能生也。】

胃病,胀满,五日少腹腰脊痛、胻酸,三日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身体重,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注 病先发于胃,故胀满。五日而之肾,则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而之(月吕)、膀胱,则背(月吕)筋痛,小便闭;五日而之脾,则身体重;再六日不已而死。冬夜半后者,土败而水胜也。夏日昳者,乃阳明所主之时,土绝而不能生也。】

膀胱病,小便闭,五日少腹胀、腰脊痛、胻酸,一日腹胀,一日身体痛,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注 病先发于膀胱,则小便闭。五日而之肾,则少腹胀,腰脊痛;一日而之胃,则腹胀;一日而之脾,则身体痛。冬鸡鸣在丑,乃太阳少阳生气之时,气绝而不能生。夏下晡,乃阳明生气之时,阳明之气亦绝。】

奇病论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气之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注 阳明乃燥热之经,从中见太阴之湿化。太阴不足,则胃气热,而人迎躁盛。胃气上逆,颇关在肺,而为喘息气逆。胃气盛强,不能游溢精气,而太阴不足矣。太阴不足,则五脏六腑皆无所受气,而为厥逆之死证。五有余者,谓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而气逆,此五病气之有余。二不足者,病癃一日数十溲,太阴脉微细如发,亦病气之不尼。阳明主表,外得五有余,不能行气于表之三阳。太阴主里,内得二不足,不能行气于里之三阴。此其身之表里阴阳皆为断绝,其死明矣。】

厥论

太阴之厥,则腹满(月真)胀,后不利。

【注 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故厥则腹满(月真)胀。食饮入胃,脾为转输,逆气在脾,故后便不利。】

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

【注 足少阴经脉厥逆,则肺金不能通调于下,故溺赤。】

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

【注 足厥阴之脉,内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故厥则少腹肿痛而腹胀。其下循阴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是以泾溲不利。】

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

【注 腰者,肝之表也。虚满者,食气不能散精于肝也。前闭者,肝主疏泄也。】

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注 三阴俱逆,自阴与阳别矣。不得前后者,阴关于下也。诸阳之气,皆生于阴,三阴俱逆,则生气绝灭,是以手足寒而三日死。】

灵兰秘典论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注 三焦下俞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三焦主气,气化则水行,故为决渎之官也。】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注 膀胱为水腑,乃水液都会之处,故为州都之官。水谷入胃,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故为津液之所藏,气化则水液运行而下出矣。】

五脏别论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注 魄门,肛门也。上合于肺,故名魄门。五脏之浊,从此而出,故亦为五脏之下窍。肠胃之腐秽,从此而泻出,故曰:水谷不得久藏。】

气厥论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注 膀胱者,胞之室也。冲任起于胞中,为经血之海。胞移热于膀胱,是经血之邪移于膀胱,故溺血。热则水道燥涸,故癃闭也。】

五常政大论

涸流之纪,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注 癃闭,邪伤肾而肾气不化也。】

宣明五气论

五气所病,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注 《灵枢经》曰:三焦下腧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六元正纪大论

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小便黄赤。

【注 阴凝于外,则阳郁于内,故民病便赤。】

调经论

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

【注 泾,大便;溲,小便也。】

至真要大论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大便难。

【注 肾开窍于二阴,故大便难。】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溺色变。

【注 溺色变,肺经之病,盖火淫而金气受伤也。】

厥阴之胜,小便黄赤。

【注 小便黄赤,木淫而生火也。】

少阳之复,渴饮水浆,色变黄赤。

【注 渴饮水浆,阳明胃金燥也。太阴湿土,主四之气,色变黄赤者,火土相合也。】

少阳在泉,客胜,甚则下白溺白。

【注 甚则下白溺白者,病及于阳明太阴之主气也。盖金主气,气化则溺出。溺白者,气不化而溺不清也。下白者,土气伤而大便色白也。】

岁太阴在泉,少腹痛肿,不得小便。

【注 少腹肿不得小便,乃膀胱经病,盖土气淫胜,而水脏水腑皆为病也。】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注泻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注 热伤血分则注赤,热伤气分则注白。热在下焦,故少腹痛而溺赤,甚则血出于小便也。少阴之火出自水,少阳之火生于地,故与少阴同候。】

厥阴之胜,化而为热,小便黄赤。

【注 木淫而生火也。】

少阳之胜,耳聋溺赤。

【注 热淫于下,则为溺赤。】

少阴在泉,客胜,则溲便变。

【注 溲便变者,水火相交,火淫于下也。】

太阴在泉,客胜,则便溲不时。

【注 此在泉之湿气,客于太阴之经,下及于内也。】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注 反戾,了戾也。】

刺热篇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

【注 肝主疏泄,故小便黄赤。】

灵枢经

邪气脏腑病形篇

肝脉微滑为遗溺。

【注 肝主疏泄,肝气盛而热,故遗溺也。】

脾脉滑甚为(疒贵)癃。

【注 脾为阴湿之土,湿热则为疝(疒贵),为小便闭癃。】

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滑盛为癃(疒贵)。

【注 肾为生气之原,开窍于二阴,气虚不化,故不得前后。有热则为小便闭癃,为睪丸肿(疒贵)。】

营卫生会篇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注 下焦之部署,在胃之下口,别走于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槽粕而俱下于大肠,就下焦之气,济泌别汁,循下焦之经,而渗入膀胱,气化则出矣。】

经脉篇

肺手太阴之脉,是主肺所生病者,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注 气之盛虚者,谓太阴之气也。溺色变者,气虚而不化也。】

胃足阳明之脉,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

【注 气盛于内也。】

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

【注 肝气虚则飧泄遗溺,实则闭癃。】

五癃津液别篇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注 天寒则腠理闭,三焦之气,因湿而不行,津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气化而出者为溺。藏于膀胱者,化生太阳之气也。】

五味篇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酸入于胃,其气濇,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则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脆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

【注 酸气收濇,故弗能出于上之两焦。不出则留于胃而溜于下焦,注于膀胱矣。膀胱为脬之室,脬居于中,故膀胱之体质脆薄,以懦得酸则易于缩绻,缩别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为癃闭。阴者,前阴。积筋者,宗筋也。宗筋者筋之主也。酸入于宗筋,故走筋也。】

九针篇

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注 膀胱不约,而为遗溺。下焦如渎,水道出焉。病则反溢,而为水病矣。】

金匮要略 【汉 张机】

大便难

腹满篇曰: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五脏篇曰: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消渴篇曰: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小便数

消渴篇曰: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小便不利

湿痹篇曰: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血痹篇曰: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丸主之。

消渴篇曰: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艹舌)蒌瞿麦丸主之。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水气篇曰: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汤主之。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当自愈。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圆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卫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黄疸篇曰: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之故也。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脉诀 【晋 王叔和】

大小便病脉

肺脉歌曰:肺脉浮兼实,咽门燥又伤。大便难且濇,鼻内乏馨香。

浮脉歌曰:尺部见之风入肺,大肠干濇故难通。

杂病歌曰:内实腹胀痛满盈,心下牢强干呕频;手足烦热脉沉细,大小便濇死多真。

实脉歌曰:尺部如绳应指来,腹胀小便应不禁。

洪脉歌曰:洪向尺中还若是,小便赤濇脚酸疼。

沉脉歌曰:沉在尺中腰脚重,小便稠数色如泔。

察色观病生死候歌曰:体重溺出时不止,肉绝六日便高(扌弃)。

千金方 【唐 孙思邈】

闭塞

人有因时疾瘥后,得闭塞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所以备述。虽非死病,若不明药饵者,拱手待毙。深可痛哉!单服诸方,以虞仓卒耳。凡大便不通,皆用滑腻之物及冷水,并通也。凡面黄者,即知大便难。

活人书 【宋 朱肱】

大便

问:手足逆冷而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曰:此名阳证似阴也。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暑之变也。假令手足逆伶而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其脉沉而滑者,皆阳证也。轻者白虎汤,甚者承气汤。伤寒失下,血气不通,令四肢逆冷,此是伏热深,故厥亦深,速用大承气加分剂下之,汗出立瘥。

热厥与阴厥自不同。热厥者,微厥即发热。若阴厥即不发热,四肢逆冷,恶寒,脉沉而细,大小便滑泄。

问:有数日不大便,有大便难,有大便硬,有燥屎,有大便溏。曰:伤寒数日不大便,大便硬及有燥屎,皆知有热,用大柴胡、大承气、小承气攻之。然仲景论大便不通,亦有数种不可攻者。

仲景又有阳结阴结之论,不可不别也。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此为实,名曰阳结,宜用小柴胡汤。所谓和其荣卫以通津液,纵不了了,得屎而解也。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宜用金液丹。所谓阳盛则促,阴盛则结,促结同也。

又问:大便溏者,何也?古人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鹜溏。大率病人肠中有寒,即大便鸭溏。盖溏者,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华佗云:寒即溏,热即垢。仲景说初硬后溏有二证,小便不利,小便少,皆水谷不分耳。

小便

问:小便不利,小便难。曰:伤寒发汗后,小便多亡津液,胃中极干,故小便不利。医见小便不利,往往利之,误矣。《类纂》云:胃中干则无小便,慎不可利。故仲景云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耳。若伤寒引饮,下焦有热,小便不通,脉浮者,五苓散;脉沉者,猪苓汤也。表不解,心下有水,发热而咳,小腹满,小便不利者,小青龙汤去麻黄加茯苓也。伤寒无汗,翕翕发热,头项强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朮也。呕而发热,胸胁满,心下怔忪,小便不利者,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少阴病小便不利者,四逆汤加茯苓也。大抵中湿与发黄,以利小便为先。阳明汗多,以利小便为戒。

又问:小便难,何也?曰:阴虚故也。阴虚者,阳必凑之,为阳所凑也。故小便黄者,中有热也。宜瞿麦、滑石之类泻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阳明中风,脉弦浮大,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鼻干不得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潮热而哕者,小柴胡加茯苓主之。

问:小便自利,小便数。曰:太阳证,下焦有热,小腹必满,应小便不利,而小便反利者,下血证也,抵当汤主之。阳明证自汗出,应小便少,而小便自利者,津液内竭也,屎虽硬不可攻也,当用蜜煎导之。少阴证四逆而小便自利者,虚寒证也,四逆汤、真武汤去茯苓。

又问:小便数者何也?曰:肾与膀胱俱虚,而有客热乘之。二经既虚,致受于客热,虚则不能制水,故令数。小便热则水行濇,濇则小便不快,故令数起。诊其趺阳脉数,胃中热即消谷引饮,大便必硬,小便即数。太阳病自汗,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小便数者,慎不可行桂枝,宜与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大抵溲数则大便难。仲景云: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太阳病若汗、若吐、若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小承气汤和之愈。

又云:伤寒脉浮,自汗,小便数,若胃中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问: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曰:此名中湿也。风雨袭虚,山泽蒸气,人多中湿,湿流关节,须身体烦痛,其脉沉缓为中湿,主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自利者,朮附汤。若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当利其小便,宜甘草附子汤、五苓散主之。

遗尿

问: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中不仁,面垢,谵语遗尿。曰:此三阳合病也,白虎汤主之。不可发汗,汗之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加人参。

河间六书 【金 刘完素】

大小便秘涩

闭俗作秘,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谓之风热结者,谓火甚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旺故也。故大便溏而闭者,燥热在于肠胃之外,而湿热在内故也。义同泄痢后重之义。

大肠小肠移热,名虙瘕。津液耗散不能滑利,菀结而大肠闭涩。槟榔圆主之。

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气入客,约而不行,故谷气不得通也。枳壳丸主之。

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太阳直行,从巅入循于脑气,下灌于鼻,时出清涕不止。肾着汤主之。

食已如饥,胃热能消谷。阳明脉络,心火上行,心憎烦面黄,小便赤涩也。

东垣十书 【元 李杲】

结燥论

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云:肾主大便。大便难者,取足少阴。夫肾主五液,津液润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然结燥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燥者。治法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结者,散之。如少阴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阴不得大便,以苦泄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温之。仲景云:小便利而大便硬,不可攻下。以脾约丸润之。食伤太阴,腹满而食不化,腹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药泄之。如血燥而不能大便者,以桃仁、酒制大黄通之。风结燥而大便不行者,以麻子仁加大黄利之。如气濇而大便不通者,以(木郁)李仁、枳实、皂角仁润之。大抵治病必究其源,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导引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噫!可不慎哉!

关则不得小便

阳极自天而降,是行--,乃西方之气,膏粱之物,下泄是也。极则--不行,反闭于下,故不得小便,是天之气不得下通也。逆而上行,反行阳道,故血脉凝滞而不通,则人迎之脉大,四倍于气口,此浊气反行清道也,故曰关。

酒毒小便赤涩宜五苓散

若热在中焦,未入太阳之本,小便自利而清,是津液已行,若与五苓散利之,是重涸肾水也。不惟重涸肾水,酒毒之热亦不能去,故上下不通而溺濇,则为发黄也。若入血室,则为蓄血也。

溯洄集 【元 王履】

小便原委论

或问余曰:《灵枢经》云,水谷者,常并居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王冰曰:水液自回肠泌别汁渗入膀胱之中,胞气化之而为溺以泄出也。杨介云:水谷自小肠盛受于阑门以分别也。其水则渗灌入于膀胱上口,而为溲便。详已上三说,则小便即泌别之水液,渗入膀胱以出者也。《素问》则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小便又似水饮精微之气,上升脾肺,运化而后成者也。彼此不同,将何所凭乎?余曰:凭夫理耳。且夫溲溺者,果何物耶?水而已矣。水之下流,其性则然也。故饮入于胃,其精气虽上升,其饮之本,固不能上升体也。既不能上升,则岂可谓小便独为气化所成者哉?惟其不能上升,必有待于能上升者,为之先导,故又曰: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且水者气之子,气者水之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或者,又谓小便纯由泌别,不由运化,盖不明此理也。虽然,膀胱固曰津液之腑,至于受盛津液,则又有胞而居膀胱之中焉。故又曰:胞移热于膀胱。《灵枢》曰:膀胱之胞,薄以懦。《类纂》曰:膀胱者胞之室。且夫胞之居于膀胱也,有上口而无下口。津液既盛于胞,无由自出,必因乎气化,而后能渐浸润于胞外,积于胞下之空处,遂为溺以出于前阴。《素问》所谓膀胱津液藏焉者,盖举膀胱以该胞也。若曰胞下无空处,则人溺急时至厕,安能即出乎?夫惟积满胞下空处而不可再容,故急急则至厕即出矣。或言胞有下口而无上口,或言胞上下皆有口,或言胞有小窍而为注泄之路,不亦妄欤!

丹溪心法 【元 朱震亨】

燥结

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

凡人五味之秀者,养脏腑;诸阳之浊者,归大肠。大肠所以司出而不纳也。今停蓄蕴结,独不疏导,何哉?抑有由矣。邪入里则胃有燥粪,三焦伏热则津液中干,此大肠挟热然也。虚人脏冷而血脉枯,老人脏寒而气道濇,此大肠之挟冷然也。亦有肠胃受风,涸燥秘濇,此证以风气畜而得之。若夫气不下降而谷道难,噫逆泛满,必有其证矣。

脾约丸论

成无己曰:约者,结约之约,又约束之约。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与此丸,以下脾之结燥,润肠结,化津液入胃,则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愚窃有疑者。既曰脾约,脾弱不能运也。脾弱则土亏矣。必脾气之散,脾血之耗。原其所由,久病大下大汗之后,阴血枯槁,内火燔灼,热伤元气,又伤于脾而成此证。伤元气者,肺金受火克,气无所摄;伤脾者,肺为脾之子,肺耗则津竭,必窃母气以自救,金耗则木寡于畏,土欲不伤不可得也。脾失转输之令,肺失传导之官,宜大便秘而难下,小便数而无藏畜也。理宜滋养阴血,使孤阳之火不炽而金行清化木邪有制,脾土清健而运行津液,津液入胃则肠润而通矣。今以大黄为君,枳实、厚朴为臣,虽有芍药之养血,麻仁、杏仁之温润为之佐使,用之热甚而气实者,无有不安。愚恐西北二方,地气高厚,人禀壮实者可用。若用之东南之人,内热自甚,而血气不实者,虽得暂通,将见脾愈弱而愈燥矣。后之用此方者,须知在西北以开结为主,在东南以润燥为主,慎勿胶柱而鼓瑟可也。

论通大便禁忌

予观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气品剂。盖肺气不降,则大便难传送,用杏仁、枳壳、沉香、诃子等是也。又老人、虚人、风人,津液少而秘者,宜以药而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胶等是也。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必更生他病。昔王少府患此疾,有人以快药利之者累矣。后为肺痿咯脓血,卒至不通而死。

小便不禁

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热者,五苓散加解毒。虚者,五苓加四物。

小便不禁,有虚热、虚寒之分。内虚寒自汗者,秘元丹、三因韭子丸。

内虚湿热者,六味丸或八味丸加杜仲、骨脂、五味。老人宜八味丸减泽泻为妙。

因看卢家《医镜》,见此一药味数分两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差,所治者小便数而不禁,怔仲多忘,魇梦不已不同耳。见其不同,审而详之,乃得此治法不瘥。且泛论之:经言肾主大便,肝主小便淋溲。《难经》云:小肠为赤肠。是面赤色及便溺色赤,皆出心与小肠,南方赤色显于外也。经言:下焦如渎者,正谓大小便也。大便为阴,为有形气化,乃下焦之下者也。谓肾主大便,不言大肠者,明子行父道,为肾脏病。小便为阳,为无形气化,乃下焦之高者也。谓肝主小便淋溲,亦是子行父道为腑病。凡诸无形气化者,皆腑病所主。诸有形气化者,皆脏病所主。此二证俱在下焦则同,但有形、无形,及在腑、在脏有殊,俱是丹田衰败。不言心火者,以其相火代行君之政令故也。细分之,则膀胱壬水胜丙火小肠者,不传入阴,故为泄血。泄血利不禁,为有形质病,且不传阴则阴不病。何为有形病?此为阴之体也,为腑之用也。天地阴阳,互为体用,以斯可见。是明五脏为六腑所用,六腑为五脏所用明矣。是有形皆为传阴。大小便不禁,是膀胱不禁为遗溺,此不传阴,是丹田胞络受寒,为壬所克。大抵诸腑皆乘有形,有形病者皆在腑,责其所乘皆在脏也。用伏火丹砂者,去其寒性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补诸无形,同在胞络耳;以其胞与肾相对,有渠相通故也。肾主大便,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经曰:肾肝同归一治。又曰:少阳主骨,所生病,溲便难。膀胱主筋,所生病,亦可知也。小便不禁,茯苓汤下。大便不禁,米饮下。

小便不通

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气虚用参、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藭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已上皆用探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盖气承载其水也。有实热者当利之,砂糖汤调牵牛末二三分,或山栀之类。有热有湿有气结于下,宜清宜燥宜升。

肾主水,膀胱为之腑。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小肠独应于心者,何哉?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流行,而水窦开阖,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肾不交,阴阳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濇,传送失度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其热盛者,小便闭而绝无。其热微者,小便难而仅有。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挟热而行濇,是以数起而溺有余沥。肾与膀胱俱冷,内气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是以遇夜阴盛愈多矣。小便濇滑,又当调适其气。

医学正传 【明 虞抟】

秘结论

《内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夫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结。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是故有风燥,有热燥,有阳结,有阴结,有气滞结;又有年高血少,津液枯涸,或因有所脱血,津液暴竭,种种不同,固难一例而推焉。经云: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苦泄之。阳结者散之,阴结者温之。大法治燥者,润之以大黄、当归、桃仁、麻子仁、(木郁)李仁之类。风燥者,加以防风、羌活、秦艽、皂荚之类。丸以炼蜜,取其润燥以助传导之势,故结散而疏通矣。仍多服补血生津之剂,助其真阴,固其根本,庶无再结之患。切勿以巴豆、牵牛等峻剂攻下。虽暂得通快,必致再结愈甚,反酿成病根胶固,卒难调治。或有血虚,脉大如葱管,发热而大便结燥者,甚不可发汗,汗之则重亡津液,闭结而死,此医杀之耳。《活人书》有脾约证,谓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制脾约丸以下脾之结燥,使肠润结化,津流入胃而愈。

小便赤涩

汗多而小便赤涩,暑月多有此证。盛暑所饮既多,小便反濇少而赤,缘上停为饮,外发于汗,津道不通,小肠濇闭,则水不运下。五苓散一名导逆,内有朮、桂收汗,猪苓、泽泻、茯苓分水道,收其在外者使之内,又从而利导焉。发者敛之,壅者通之,义取于此。然有虚劳汗多而小便赤涩者,却是五内枯燥,滋腴既去,不能生津,故溺涩而赤,不宜过用通小便之剂,竭其肾水,惟当温养润肺,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选用。

汗者心液。心主血,养血则心得所养,汗止津生,不待通溺而自清矣。诸失精血及患痈毒人,忽有小便赤涩之证,此亦是枯竭不润之故。

证治要诀 【明 戴思恭】

大便秘

有风秘、冷秘、气秘、热秘;又有老人津液干燥,是名虚证。妇人分产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作秘,俱宜麻仁丸。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故传化难。或其人素有风病者,亦多有秘,宜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两蚬壳许。实者,吞脾约麻仁丸;虚者,吞养正丹。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寒,宜藿香正气散加枳壳、官桂各半钱,吞半硫丸。热药多秘,惟硫黄暖而通;冷药多泄,惟黄连肥肠而止泄。气秘由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宜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或半硫丸、来复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欲其速通,则枳壳生用。

热秘,面赤身热,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此由大肠热结,宜四顺清凉饮吞顺肠丸,或木香槟榔丸。有气作疼,大肠秘结,用通剂而便愈不通。又有秘气,强饮通之,虽通复闭。或迫之使通,因时下血者,此惟当顺气,气顺便自通。顺气之法,又当求温暖之剂。曾有下巴豆等药不通,进丹、附却通,不可不知。

老人虚秘,反出汗利,小便过多。一切病后血气未复而秘者,宜苏子降气汤倍加归吞威灵仙丸,或肉黄饮、苁蓉顺肠丸尤宜。

宿食留滞,结而不通,腹胀气急,胸中痞满,宜感应丸加巴豆。

凡诸秘服药不通,或兼他证不受药者,用蜜皂角导。冷秘,生姜导亦佳。

闭癃

古名曰癃者,罢也。不通为癃。不约为遗。小便滴沥濇痛者,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者,谓之闭。宜五苓散、灯心汤调服。暑月多有此患,止宜本药。闭而不通,脐下胀为癃闭,以灯心汤调五苓散,或洗慈汤调独味琥珀末;仍令其以盐填脐下,更滴之以水。

若服凉药不效,审是冷秘,宜炒盐熨其小腹,或洗慈汤熏洗。有腹急而小便不通,愈用通剂愈甚,宜以盐实脐中,就盐上灼艾十来壮。

频数遗尿

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宜菟丝子丸、八味丸、元兔丹、生料鹿茸丸。

有人每日从早至午前,定尿四次,一日之间,又自无事,此肾虚所致。亦犹脾肾泄,早泄而晚愈,次日又复然者也。

若小便常急,遍数虽多,而所出常少,放了复急,不濇痛,却非淋证,亦有小便毕,少顷忽再出些,少者多因自忍尿,或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散减泽泻之半,加阿胶一钱,吞八味丸。此丸须用五味子者。

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无禁而然。宜大菟丝子丸,猪胞炙碎煎汤下。

有盛喜致小便多,日夜无度,乃喜极伤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宜分清饮、四七汤各半贴和煎;仍以辰砂妙香散,吞小菟丝子丸或元兔丹。

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赤者有热,白者气虚也。

明医杂着 【明 王纶】

不禁频数

小便不禁或频数,古方多以为寒,而用温濇之药。殊不知属热者,盖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能禁而频数来也。故年老人多频数者,是膀胱血少,阳火偏旺也。治法当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收濇之剂,如牡蛎、山茱萸、五味子之类,不可用温药也。病本属热,故宜泻火。因水不足,故火动而致小便多。小便既多,水益虚矣。故宜补血泻火,治其本也;收之濇之,治其标也。

医学纲目 【明 楼英】

闭癃

闭癃,合而言之一病也,分而言之,有暴久之殊。盖闭者,暴病为溺闭,点滴不出,俗名小便不通是也。癃者,久病为溺癃,淋沥点滴而出,一日数十次或百次,名淋病是也。

小便不通,腹下痛,状如覆碗,痛闷难忍者,乃肠胃干涸,膻中气不下。故经所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膻中者臣使之官,三焦相火,肾为气海也。王注曰:膀胱津液之腑,胞内居之,处少腹间毛内。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下。气海之气不及,则隐秘不通,故不得便利也。先用木香、沉香各三钱,酒调下,或八正散。甚则宜上涌之,令气通达,便自通利。经所谓:病在下,上取之。王注曰:热攻于上,不利于下。气盛于上,则辛温散之,苦以利之。

小腹痛胀,如覆碗为实。其法有二:气壅塞于下者,用吐法以提之。血瘀于下者,用桃仁之类以破之。

不利

经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小肠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液出焉。是属膀胱,乃肾之腑也。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由是言之,膀胱藏水,三焦出水。治小便不利,故刺灸法但取三焦穴,不取膀胱也。小肠属肾肺,故东垣用清肺饮子、滋肾丸利小便是也。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大便燥结

燥有风燥、热燥、火燥、气血虚燥,详燥门。结有能食脉实数者为阳结,不能食脉弦微者为阴结;亦有年高气血虚结者。

燥属少阴津液不足,辛以润之。结属太阴有燥粪,苦以泻之。凡结后仍服润血生津之剂,免其再结再通,愈伤元气。

湿热怫郁,心腹胀满,有虫积者,槟榔丸。凡燥结有时者为实,无时者为虚。有药石毒者,大小便闭,气胀如鼓者,三和散合三黄汤。饮食毒者,香连丸。胃火者,白虎汤。

津少,因发汗利小便过多,及产后失血等证。血液枯者,五仁丸、肾气丸、大补阴丸,或导滞通幽汤加槟榔、条芩、陈皮。气虚者参仁丸、补中益气汤。挟七情者,古苁沉丸。

脏寒则气滞,脏冷则血枯。有痃癖冷气结滞者,古半硫丸、古姜附汤、五积散,冰冷与之。其病虽宜服阳药,若大便不通者,当暂与润剂以微通之,不令闭结。

七情气闭,后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汤。脉浮昼便难者,陈皮、杏仁等分蜜丸服;脉沉夜便难者,换桃仁。

痰滞不通者,二陈汤加枳壳、槟榔。

伤热物者,三黄丸。伤寒物者,丁香脾积丸,通用大黄备急丸。有脾胃伏火者,润肠丸。

燥结当用流行肺气,肺与大肠为表里故也。枳梗汤加紫苏,或苏子降气汤,或苏子、麻仁煮粥。又如脾约证,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能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难,此脾约丸之由制也。但脾属阴,虚火燔金,耗则肺失传化,尤宜滋阴养血。在西北壮实者,以脾约丸开结可也;东南气血虚者,润燥为主。

通用冷热熨法、淹脐法、麻油导法。

小便不通

经曰:膀胱不利为癃,候其鼻头色黄者,小便必难。肾主水,畜于膀胱,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肾应于心,心火盛则小肠热结。热微则小便难而仅有,热甚则小便闭而绝无。宜清热生津为主,单(石卜)硝散、五苓散。脐下胀者加琥珀;或单号珀为末蜜丸,人参茯苓煎汤下;或捣生车前子自然汁,入蜜一匙调服。有利大便行后而小便不利者,八正散加木香。热盛茎中濇痛者,导赤散加山栀、大黄,或麻子仁丸、冷热熨法。

虚损久病自汗,五内枯燥,及诸疮失血过多,人参养荣汤。有精竭不痛茎痒,八味丸。有胃弱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及气虚,四君子汤加黄芪、升麻。有脾枯亡血,及劳伤血虚,四物汤。气血俱虚,八物汤。

痰涎阻滞,气道不通者,导痰汤加升麻。

忿怒气结,闭遏不通者,二陈汤加木香、香附、木通,俱先服一盏;后煎滓探吐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矣。实热,砂糖调牵牛末一二钱探吐。

上热者,导赤散加黄连灯心。下虚者,滋肾丸。上盛下虚者,清心莲子饮。

小便不禁

实热乃膀胱火动,四苓散合三黄汤加五味子、山茱萸少许。血虚,四苓散合四物汤加山栀、升麻。

虚乃肾与膀胱气虚,十全大补汤加益智仁,或缩泉丸、大菟丝子丸、二苓丸。遇夜阴盛愈多,内虚自汗者,秘元丹。内虚湿热者,肾气丸,八味丸减泽泻、附子,加五味子、杜仲、故纸,倍山茱萸。虚寒冷者,古桂汤,大菟丝子丸加肉桂。

劳心不禁者,妙香散、桑螵蛸散。劳役伤脾者,补中益气汤。

下虚内损,则膀胱不约,便溺自遗,或尿后余沥,皆火盛水不得宁。治宜补膀胱阴血,泻火邪为主,而佐以山茱萸、牡蛎、五味子之类,不可温药。古方补阴丸最妙。妇人产后伤胞,小儿胞冷,鸡(月坒)胵散主之。

医宗必读 【明 李中梓】

大便不通

玩《内经》之言,则知大便秘结,专责之少阴一经。证状虽殊,总之津液枯干,一言以蔽之也。分而言之,则有胃实、胃虚、热秘、冷秘、风秘、气秘之分。胃实而秘者,善饮食,小便赤,麻仁丸、十宣丸之类。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厚朴汤。热秘者,面赤见热,六脉数实,肠胃胀闷,时欲得冷,或口舌生疮,四顺清凉饮、润肠丸、木香槟榔丸。实者,承气汤。冷秘者,面白或黑,六脉沉迟,小便清白,喜热恶冷,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吞半硫丸。气秘者,气不升降,谷气不行,其人多噫,苏子降气汤加枳壳,吞养正丹;未效,佐以木香槟榔丸。风秘者,风搏肺脏,传于大肠,小续命汤去附子倍芍药加竹沥,吞润肠丸或活血润肠丸。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法当补养气血,使津液生则自通。误用硝黄利药,多致不救,而巴豆牵牛,其害更速。八珍汤加苏子、橘红、杏仁、苁蓉,倍用当归。若病证虽属阴寒,而脉实微躁,宜温暖药中略加苦寒,以去热躁,躁止勿加。如阴躁欲坐井中者,两尺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但煎理中汤,待极冷方服;或服药不应,不敢用峻猛之药者,宜蜜煎导之。用盐五分,皂角末五分,入蜜煎中,其功更捷。冷秘者,酱生姜导之,或于蜜煎中加草乌头末。有热者,猪胆汁导之。久虚者,如常饮食法煮猪血脏汤,加酥食之。血仍润血,脏仍润脏,此妙法也。每见江湖方士,轻用硝黄者十伤四五,用巴丑者十伤七八,不可不谨也。或久而愈结,或变为肺痿吐脓血,或饮食不进而死。

小便闭癃

闭与癃,二证也。新病为溺闭,盖点滴难通也。久病为溺癃,盖屡出而短少也。闭癃之病,《内经》分肝与督脉、三焦与膀胱四经。然太阳膀胱但主藏溺,其主出溺者皆肝经及督脉及三焦也。又考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夫主气化者,太阴肺经也。若使肺燥不能生水,则气化不及州都,法当清金润肺,车前、紫菀、麦冬、茯苓、桑皮之类。如脾湿不运而精不上升,故肺不能生水,法当燥脾健胃,苍朮、白朮、茯苓、半夏之类。如肾水燥热,膀胱不利,法当滋肾涤热,黄蘗、知母、茯苓、泽泻、通草之类。夫滋肾泻膀胱,名为正治。清金润燥,名为隔二之治。健胃燥脾,名为隔三之治。又或有水液只渗大肠,小肠因而燥竭,宜以淡渗之品,茯苓、猪苓、通草、泽泻之类,分利而已。或有气滞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者,顺气为急,根壳、木通、橘红之类。有实热者,非与纯阴之剂,则阳无以化。上焦热者,栀子、黄芩;中焦热者,黄连、芍药;下焦热者,黄蘗、知母。有大虚者,非与温补之剂,则水不能行,如金匮肾气丸,及补中益气汤是也。丹溪尝曰:吾以吐法通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闭则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先服后吐。血虚者,芎归汤,先服后吐。痰多者,二陈汤,先服后吐。气闭者,香附、木通探吐。更有瘀血而小便闭者,牛膝、桃仁为要药。《别录》云:小便不利,审是气虚,独参汤如神。由是观之,则受病之源,自非一途。若不从望闻问切,察之明,审之当,而浪投药剂,几何不以人命为戏耶!

小便不禁

世俗之治小便不禁者,但知补濇而已。不知《内经》论肝、肾、膀胱之病,不指为何邪所干,则知七情六气,皆能为病也。又言手太阴虚者,为子母相关之病,则知所生、所胜、所不胜之五邪,皆足以为病也。总其大要而言,肺者主气,以下降生水,则下输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此两经者,实为总司。肺虚者为上虚,当补气,补中益气汤;不愈,当以黄蘗、生地、麦门冬清其热。膀胱虚者,为下虚,当濇脱,桑螵蛸、鸡(月坒)胵之类。挟寒者,家韭子丸、固脬丸、白茯苓散、菟丝子散之类。滑脱者,牡蛎丸。挟热者,白薇散或鸡肠散。更有睡则遗尿,皆责之虚,所以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证。在婴儿挟热者,十居七八;在老人挟寒者,十居七八,此又不可不辨也。宜大菟丝子丸,猪脬炙研碎,煎汤送下。更须审寒热而为之活法。

伤寒小便不通

已汗复下,小便不利,心烦,小柴胡汤。太阳汗后,脉浮,小便不利,微热而渴,五苓散。身黄,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微热,有燥屎也,承气汤。潮热,大便泄,小便不利,柴苓汤。风湿,自汗,身重,小便不利,甘草附子汤。热郁不通,田螺捣(石卜)硝,少加麝,贴脐上。寒郁不通,炒盐熨脐下。

伤寒小便数

小便数,频来而短少也。太阳汗吐后,小便数,谵语,调胃承气汤。太阳自汗,四肢拘急,心烦,微恶寒,小便数,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

薛己医案 【明 薛己】

小便证治

经曰: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觉也。人之溲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道,故有此证。治宜温暖下元,清心寡欲。又有产育不顺,致伤膀胱。若内虚寒者,秘元丹、韭子丸之类。若内虚湿热者,六味地黄丸,或加五味、杜仲、补骨脂。年老者,八味丸。产育收生不谨,损破尿胞者,参朮补胞汤,如猪羊胞煎之。窃谓肝主小便,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山栀。若小便濇滞,或茎中作痛,属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若小便无度,或淋沥不禁,乃阴挺痿痹也,用六味地黄丸。若小便濇滞,或补而益甚,乃膀胱热结也,用五淋散。其脾肺燥不能化生者,黄芩清肺饮。膀胱阴虚,阳无所生者,滋肾丸。膀胱阳虚,阴无所化者,六味丸。若阴痿思色,精不出,茎道濇痛如淋,或加减八味丸料,加车前、牛膝。若老人精竭复耗,大小便牵痛如淋,亦用前药;不应,急加附子,多有生者。

肝火不能约制,而小便自遗或不利证,若服燥剂而频数或不利,用四物、麦门、五味、甘草。若数而黄,用四物加山茱萸、黄蘗、知母、五味、麦门。若脾虚而短少,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门。若阴挺痿痹而频数,用地黄丸。若热结膀胱而不利,用五苓散。若脾肺燥不能化生,用黄芩清肺饮。若膀胱阴虚,阳无以生而淋沥,用滋肾丸。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而淋濇,用六味丸。若转筋小便不通,或喘急欲死,不问男女孕妇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若老人阴痿思色,精不出而内败,小便道濇痛如淋,用加减八味丸料加车前、牛膝。若老人精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道牵痛,愈痛愈欲便,愈便则愈痛,亦治以前药;不应,急加附子。若喘嗽吐痰,腿足冷肿,腰骨大痛,面目浮肿,太阳作痛,亦治以前药。若痛愈而小便仍濇,宜用加减八味以缓治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五

大小便门

医贯 【明 赵献可】

大便不通

肾虚后重者,数至圊而不能便,必茎中痛,或大便不能得而小便先行而濇,或欲小便而大便反欲去而痛。独褚氏《精血论》中云: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须以补中益气汤倍升麻送四神丸;又以八味地黄丸料加五味、吴茱萸、补骨脂、肉豆蔻,多服乃效。此等证候,以利药致损元气,肢体肿胀而毙者,不可枚举。肾既主大小便而司开阖,故大小便失职者责之肾。即此推之然,则大便不通者,独非肾乎?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故肾气虚,则大小便难,宜以地黄、苁蓉、车前子、茯苓之属补其阴,利水道;少佐辛药,开腠理,致津液而润其燥。洁古云:脏腑之秘,不可一概治疗,有热秘,有冷秘,有实秘,有虚秘,有风秘,有气秘,老人与产后及发汗利小便过多,病后气血未复者,皆能成秘,禁用硝、黄、巴豆、牵牛等药。世人但知热秘,不知冷秘。冷秘者,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气闭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冷。宜以八味地黄丸料大剂煎之,冷饮即愈;或局方半硫丸,碾生姜调乳香下之;或海藏已寒丸,俱效。海藏云:已寒丸虽热,得芍药、茴香润剂引而下之,阴得阳而化,故大小便自通。如遇春和之阳,冰自消矣。然不若八味丸更妙也。东垣云: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劳役,损伤胃气,及辛热厚味,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肠结燥。又有老年气虚,津液衰少而结者,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是也。予尝法体东垣之论,不用东垣之方,如润肠丸、润燥汤、通幽散之类俱不用,惟用六味地黄丸料,煎服自愈。如热秘而又兼气虚者,以前汤内加参、芪各五钱,立愈。此因气虚不能推送,阴虚不能濡润故耳。已上治法,予尝亲试而必验,且又不犯大黄、桃仁、枳壳等破气破血之禁,可以久服永无秘结,故表而出之。或问曰:何为不用四物汤?曰:四物汤特能补血耳。此是先天津液不足,故便难。经曰: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又曰:肾主五液。津液皆肾水所化,与血何干?故不用四物汤。或又问曰:如干结之甚,硝、黄亦可暂用否?曰:承气汤用硝、黄,乃为伤寒从表入里,寒变为热,热入三阴,恐肾干枯故用硝、黄,以逐去外邪,急救肾水。余独禁用者,乃是论老人、虚人及病后人,肾水原不足以致干枯,若再用硝、黄等药以下之,是虚其虚,虽取一时之快,后必愈结。再下之后,日虽铁石亦不能通矣。倘有患此者,当劝慰之。勿令性急,自取危殆。况老人后门固者寿考之征,自是常事。若以六味八味常服,永保无虞。

小便不通并不禁论

溲溺不通,匪细故也。小腹急痛,状如覆碗,奔迫难禁,期朝不通,便令人呕,名曰关格。又日不通而毙矣。今人一见此证,却用五苓散之外,束手待毙。若盐熨丹田,蝼蛄、田螺罨脐之法,抑末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不通者,宜五苓分利之。若水停心下,不能下输膀胱者,亦用五苓渗泄之。若六腑客热,转于下焦而不通者,用益元散以清之。若气迫闭塞,升降不通者,宜升麻以提之,或探吐之。譬如水注之气,上窍开而下窍通也。

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液出焉。可见膀胱但能藏水,必待三焦之气化,方能出水。有服附子热药太过,消尽肺阴,气所不化,用黄连解毒而通者;有用茯苓、陈皮、甘草汤送下木香、沉香末而通者,此皆气化之验也。已上治法,皆有余之证,谓膀胱中原有水,或为热结,或气闭有水可通而通之也。至于不通之证,乃虚劳汗多,五内枯燥,脂腴既去,不能生津,膀胱中原无水积而欲通之,如向乞人而求食,已穷而益穷矣。故东垣分在气在血而治之,以渴与不渴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此属上焦气分。水生于金,肺热则是清化之源绝矣。当于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如天令至秋,白露降,须用清金之药,如生脉散之类为当。又有肺虚者,盖因饮食失节,伤其胃气,陷于下焦。经所谓脾胃一虚,令人九窍不通。用补中益气汤,以参、芪甘温之品先调其胃气,以升、柴从九原之下而提之,则清升而浊自降矣。清肺者隔二之治也。补脾者,隔三之治也。东垣虚则补母之妙用类如此。此皆滋后天之化源者,如不渴而小便不利,此属下焦血分。下焦者,肾与膀胱也,乃阴中之阴,阴受热闭,塞其下流。经曰: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淡渗之药,乃阳中之阴,非纯阴之剂,阳何以化?须用滋肾丸,此气味俱阴,乃阴中之阴也。东垣先生治一人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已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便秘危急者,精思半夜而得之,投之即愈。此是阴虚阳无以化也。盖至于真阳真阴虚者,东垣未之论。如有真阴虚者,惟六味地黄丸以补肾水,滋肾丸又所当禁,黄蘗、知母恐其苦寒泄水。又忌淡味渗泄之药。有真阳虚者,须八味丸。褚氏云:阴已萎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小便道濇如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丝子丸、鹿茸丸。戴氏亦得褚氏之法也。若至于转筋,喘急欲死,不问男女孕妇产后,急用八味丸料煎饮,缓则不救。或疑桂附辛热,不敢轻用,岂知肾气虚寒水寒冰冻之义,得热则流通,舍此更有何物能直达膀胱而使雪消春水来耶?

丹溪治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药太过,遂致秘塞,点滴不出。予以其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一服而通。因先多用利药,损其肾气,遂致通后遗尿,一夜不止,急补其肾,然后已。凡医之治是证者,未有不用泄利之剂,谁能固其肾气之虚哉?予特表之为世戒。后若有善法丹溪者,已明知其肺虚矣,乃以补中益气汤送肾气丸,岂不上下相须,子母相益耶?《灵枢》言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其病虚则欠呿,小便遗数。肺为上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又上连肺,故将两脏,是子母也。母虚子亦虚,自然之理。东垣云:小便遗失,肺金虚也。宜安卧养气,禁劳役,以黄芪、人参之类大补之;不愈,当责之肾。经曰:膀胱不约为遗溺。仲景云:下焦竭,则遗溺失便。又云:下焦不归则遗溲。盖下焦在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溲便,下焦不归其部,不能约制溲便,故遗溺。大抵天暖衣厚则多汗,天冷衣薄则多溺。多溺者寒也。至于不禁,虚寒之甚,非八味丸不效。古方如菟丝子丸、鹿茸丸、二气丹,俱可选用。戴氏云: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无禁而然,宜大菟丝子丸,猪胞炙碎煎汤下。凡遗尿皆属虚,刘河间谓热甚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神无所用,故津液渗入膀胱,而溲溺遗失,不能收禁也。即《内经》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此系热证,不可不知。考之《薛案》有因劳发热作渴,小便自遗,或时闭濇,余作肝火血虚,阴挺不能约制。午前,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萸;午后,六味丸,月余悉退。

大抵不禁之病,虚火多而实热少,倘以虚证误投泻火,顷刻危殆,慎之。

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癃闭论证

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攻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今人一见此证,但知利水,或用田螺罨脐之法,而不辨其所致之本,无怪其多不治也。

凡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辨其虚实。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也。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积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证,不过壅闭而然,病因有余,可清可利,或用法以通之,是皆癃闭之轻证也。惟是气闭之证,则尤为危候。然气闭之义有二焉:有气实而闭者,有气虚而闭者。夫膀胱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溺。经曰:气化则能出矣。盖有化而入而后有化而出;无化而出,必其无化而入。是以出入皆由气化,此即本经气化之义,非单以出者言气化也。然则水中有气,气即水也;气中有水,水即气也。今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阴阳否隔,所以气自气而气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气不化水则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则浸渍腐败者有之。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已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理本甚明也。至若气实而闭者,不过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或破其气,或通其滞,或提其陷,而壅者自无不去。此治实者无难,而治虚者必得其化,为不易也。故凡临此证,不可不详辨其虚实。

论治

火在下焦,而膀胱热闭不通者,必有火证火脉,及溺管疼痛等证。宜大分清饮、抽薪饮、益元散、玉泉散,及菉豆饮之类以利之。若肝肾实火不清,或遗浊、或见血者,大都清去其火,水必自通,前法俱可通用。

气闭证,当分虚实寒热而治之。凡气实者,气结于小肠、膀胱之间,而壅闭不通,多属肝强气逆之证,惟暴怒郁结者多有之。宜以破气行血为主,如香附、枳壳、乌药、沉香、茴香之属,兼四苓散而用之。若气陷于下,药力不能骤及者,当即以此药多服,探吐以提其气,使气升则水自降也。有痰气逆滞不通者,即以二陈汤、六安煎之类探吐之。有热闭气逆者,即以大分清饮探吐之。有气实血虚而闭者,用四物汤探吐之。凡气实等证,无如吐之为妙。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盖有升则有降,此理势之使然也。凡气虚而小便闭者,必以素多斫丧,或年衰气竭,方有此证,正以气有不化,最为危候。然凡病此者,必其有渐,但觉小便短少,或便时费力,便当留心速治。若待其剧,恐无及也。但治此者,亦当辨其脏气之寒热。若素无内热之气者,是必阳虚无疑。或病未至甚,须当用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汤丸,或壮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气,随宜用之,自可渐杜其原。若病已至甚,则必用八味丸料,或加减金匮肾气汤大剂煎服,庶可挽回。或疑桂附辛热,不敢轻用,岂知下元阳气亏甚,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舍此二者,更有何物可以直达膀胱,而使水因气化也?若气虚下陷,升降不利者,宜补中益气汤主之,或即用此汤探吐之最妙。若素禀阳脏,内热不堪温补,而小便闭绝者,此必真阴败绝,无阴则阳无以化,水亏证也。治宜补阴抑阳,以化阴煎之类主之。或偏于阳亢而水不制火者,东垣滋肾丸亦可,但此即火证之属耳。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宜八正散之类主之。

久服桂枝之属,以致水亏阳亢,而小便不通者,宜解毒壮水,以化阴煎之类主之;甚者,以黄连解毒汤加分利滋阴等药亦可。惟菉豆饮为解毒之神剂。其有因久服阳药,作用过多,火本不盛,单由水亏者,非六味地黄汤大剂滋之不可也。

服分利既多,而小水愈不通者,此必下竭之证。察其水亏者,必须大补真阴;火虚者,必须峻补阳气。气达水行,其便自调。不可见其假实,恣意疏通,此与榨干汁泲枯油者何异?致令竭者愈竭,鲜不危矣。

膀胱无水等证,有因泄泻水归大肠而小水不通者,此当但治泄泻,泄泻止而水自利也。有因大汗多汗,气从汗泄而小水不利者,此当调治营卫,表气收而小便自利也。有虚劳亡血伤精,水随液去,五内枯燥而小水不利者,此当调补真阴,血气渐充而小水渐利也。凡此数者,皆膀胱无水枯涸之证,不可再加分利。惟泄泻证亦有可分利者,亦不过十之三耳。诸证皆非有水不通而为癃闭,当于各门求治。

怀妊之妇,每有小便不通者,此以胎气下陷,溺孔被压而然,多以气虚不能举胎所致。宜八珍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

若临盆之际,胎压膀胱而小便不通者,宜以手指托起其胎,则小水自出。

遗溺不禁论证

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于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辨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气壮而自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惟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始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气脱而遗,无所知觉,则尤其甚者。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大病之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此之谓也。

古方书论小便不禁,有属热属虚之辨。不知不禁乃以小水太利者,皆属虚寒,何有热证?若因热而小水频数,其证则淋漓点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濇,方是热证,自有淋浊门治法,非遗失也。倘以虚寒误认为热,而妄投泻火之药,无不殆矣。

论治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濇,此固宜然。然固濇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系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宜以参、芪、归、朮、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濇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余制有巩堤丸方治,无论心脾肺肾之属,皆宜以此为主治。

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温胃饮、归脾汤,或四味回阳饮之类,加固濇等剂主之;如不见效,当责之肾。若肝肾阳气亏败,则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此其咎在命门,宜右归饮、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甚者以四维散之类主之,或加固濇为佐亦可。或用集要四神丸,或八味地黄丸去泽泻亦可。

凡睡中遗溺者,此必下元虚寒,所以不固,宜大菟丝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缩泉丸之类主之。其有小儿从幼不加检束,而纵肆常遗者,此惯而无惮,志意之病也。当责其神,非药所及。或因纵以致不固者,亦当治之如前。宜用猪羊溲脬炙脆煎汤,送下前药更妙。凡因恐惧辄遗者,此心气不足,下连肝肾而然,宜大补元煎、归脾汤、五君子煎之类主之。

古方壮阳固濇等剂,如茴香益智丸、二气丹、固脬丸、秘元丹、牡蛎丸、济生菟丝子丸、固真散,皆可随宜择用。

石室秘箓 【清 陈士铎】

大便燥结

干燥火炽,大肠阴尽,遂至粪如羊屎,名为肠结,不治之证也。然而阴尽则宜死。今不死而肠结,是阴犹未尽也。真阴一日不尽则一日不死,一线不绝则一线可生。吾有奇方,专补其阴,使阴生而火息,阴旺则肠宽也。方用生阴开结汤:熟地二两,元参、当归各一两,生地、牛膝、麦冬、山茱萸、肉苁蓉酒洗淡各五钱,山药三钱,水煎服。一连数剂,肠结可开,粪即不如羊屎矣,可望再生。然必须日日一剂,三月终,改用六味地黄汤,或不用汤而用丸,调理岁余,永无结肠之苦也。

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哉?方用熟地、元参各三两,火麻子一钱,升麻二钱,牛乳一碗,水二锺,煎六分,将牛乳同调一碗服之。一剂不解,二剂必大便矣。此方之妙,全在不润大肠而补肾;尤妙不止补肾,而且补肺;更妙不止补肺,而且升肺。盖大肠居于下流,最难独治,必须从肾经以润之,从肺经以清之。气既下行,沉于海底,非用升提之法则水注闭塞而不通,启其上孔则下孔自然流动,此下病治上法,亦腑病脏治之法也。其余治腑之法,可即以此悟之。

凡久病之后,或大便一月不通,不必性急,止补其真阴,使精足以生血,血足以润肠,大便自出。方用熟地、元参、当归各一两,川芎五钱,火麻仁二钱,蜜半瓯,大黄一钱,桃仁十个,红花三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熟地、元参、当归以生阴血,少加麻仁、大黄以润肠下行。此末治法,虽闭结而不亟亟以通之也。

大便不通,亦多实证。此方治实证者,实有奇效。方用大黄五钱,当归尾一两,升麻五分,蜜半瓯,水煎服。大黄泄利,用当归润之,仍以为君,虽泄而不十分过猛,不至有亡阴之弊。况有升麻以提之,则泄中有留,又何必过虑哉!

小便不通

凡久病后小便点满不出,乃肾气不能行于膀胱也。补肾气,则小便自出。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茯苓二钱,车前子、泽泻、肉桂、丹皮、山药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妙在不去通小便,而专治肾水肾火。盖肾中有火,而膀胱之气化自行,不通小便而小便自通矣。

小便不通,乃膀胱之气化不行,治膀胱之经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治膀胱也。方用人参、莲子、茯苓、车前子、王不留行各三钱,白果二十个,甘草一钱,肉桂三分,水煎服,一剂即如注。此方之奇妙,全在用人参,其次则用肉桂三分,盖膀胱必得气化而始出。气化者何?心包络之气也。膀胱必得心包络之气下行,而水路始能出。尤妙用白果二十个,人多不识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脉,又走膀胱,引参、桂之气,直奔于膀胱之中,而车前、王不留行,尽是泄走之物,各随之趋出于阴器之口。此腑治之妙法也。

燥证干甚,小肠细小,不能出便,胀甚欲死者,亦不治之证也。而吾欲治之者何?盖小肠之开阖,小肠不得而司令,肾操其权也。倘徒治小肠,则小肠益虚,失其传道之官,而胀且益甚。我今不治小肠而专治肾,则肾气开,小肠亦开也。方名治本消水汤:熟地二两,山茱萸、麦冬各一两,车前子、茯苓各五钱,北五味二钱,牛膝、刘寄奴各三钱,水煎服。一剂少通,再剂肠宽,小便如注矣。方用熟地、山茱萸以补肾,麦冬、五味补肺气,以使清肃之气下行于膀胱;茯苓、车前分消水势;牛膝、寄奴借其迅速之气,导其下行而不使上壅,此肾气通水亦顺也。

麻仁丸 【《和剂》】 治肠胃热燥,大便秘结。

厚朴去皮,姜制炒 芍药 枳实麸炒,各半斤 大黄蒸,一斤 麻仁五两 杏仁去皮尖炒,五两半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临卧用温水下,大便通利则止。

麻仁丸 【《宝鉴》】 顺三焦,和五脏,润肠胃,除风气。治冷热壅结,津液耗少,令人大便秘难,或闭塞不通。若年高气弱及有风人大便秘濇,尤宜服之。

枳壳去瓤麸炒 白槟榔煨半生 山药 山萸 菟丝酒浸研 防风 肉桂 车前子各一两半 木香 羌活各一两 麻仁研 (木郁)李仁去皮研 大黄半蒸半生,各四两

右为细末,入研药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汤下,临卧时服。

皂角丸 【《得效方》】 专治有风人脏腑秘濇,大效。

猪牙臭角 枳壳去瓤 羌活 桑白皮 槟榔 杏仁研 麻仁研 防风 白芷 橘红各等分

右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送下,蜜汤亦可。一方只皂角、枳壳二味等分。

疏风散 治风毒秘结。

枳壳半两 防风 羌活 独活 槟榔 白芷 威灵仙 蒺藜炒赤去刺 大麻仁炒,另研 杏仁汤泡,去皮尖,炒另研 甘草炙,各一两

右銼散,每服二钱半,生姜五片,蜜一匙,水一盏半,煎服。

枳壳丸 治肠胃气壅风盛,大便秘实。

皂角去皮弦子,炙 枳壳炒 生大黄 羌活 木香 橘红 桑白皮 香白芷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又方只用枳实、皂角等分,饭饮丸亦妙。

二仁丸 专治虚人、老人风秘,不可服大黄者。

杏仁去皮尖,麸炒黄色 枳壳去瓤麸,炒赤 麻仁另研 诃子慢火炒,捶去核,各等分

右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汤下。

半硫丸 【《和剂》,下同】 治年高冷秘、虚秘,及痃癖冷气。

制半夏为细末 明硫黄研极细,用柳木槌杀过

右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未,搅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无灰温酒或生姜汤任下,妇人酢汤下,俱空心。

六磨汤 治急滞腹急,大便秘濇。

沉香 木香 槟榔 乌药 枳壳 大黄各等分

右各件,热汤磨服。

活血润肠丸 【东垣】 治大便风秘、血秘,时常结燥。

归梢一钱 防风二钱 羌活 大黄煨,各一两 麻子仁二两半 皂角仁炮存性去皮,称,一两 桃仁二两,研如泥

右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二三服后,须以苏子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再不结燥。余药以磁器盛之,纸密封,勿使见风。

橘杏丸 【《得效方》】 治气秘,老人、虚弱人皆可服。

橘红取末 杏仁汤浸去皮尖,另研,各等分

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汤送下。

苏麻粥 顺气,滑大便。

紫苏子 麻子仁不拘多少

右二味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小通气散 治虚人忧怒伤肺,肺与大肠为传送,致令秘濇。服燥药太过,大便秘亦可用。

苏叶 枳壳 橘红 木通各等分

右銼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温服,立通。

大承气汤 【仲景,下同】 治大实大满,大便不通者。

大黄 芒硝 厚朴去粗皮 枳实各半两

右銼如麻豆大,分半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内硝煎,去滓服。

小承气汤

大黄半两 厚朴去粗皮 枳实各三钱

右銼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绞汁服。未利再服。

大黄饮子河间 治身热烦躁,大便不通。

升麻一钱 大黄煨,二钱 杏仁炒 枳壳炒 栀子仁 生地各一钱半 人参 黄芩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锺,姜五片,豆豉二十一粒,乌梅一枚,煎一锺,不拘时服。

威灵仙丸 【《得效方》】 治年高气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结。

黄芪蜜炙 枳实 威灵仙各等分

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姜汤白汤任下。忌茶。一方有防风无黄芪。

苁蓉润肠丸 【《济生方》】 治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老人、虚人皆可服。

肉苁蓉酒浸焙,二两 沉香另研,一两

右为末,麻子仁汁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导滞通幽汤 【东垣】 治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气不得上下,大便难。脾胃初受热中多有此证,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当归身 升麻梢 桃仁泥 甘草炙,各一钱 红花少许 熟地黄 生地黄各五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调槟榔细末五分,稍热服。一方加麻仁、大黄各等分,红花少许,名润燥汤。

益血丹海藏 治大便燥,久虚亡血。

当归酒浸焙 熟地黄各等分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细嚼,酒下一丸。

五仁丸 【《得效方》】 治津液枯竭,大肠秘濇,传导艰难。

桃仁 杏仁炒去皮,各一两 柏子仁半两 松子仁一钱二分半 (木郁)李仁炒去皮,一钱 陈皮四两,另为末

右将五仁另研如膏,入陈皮末研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黄芪汤 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 。

绵黄芪 陈皮去白,各半两

右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烂研以水投,取浆水一盏,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心食前服。秘甚者不过两服即愈。常服即无秘濇之患。此药不冷不燥,其效如神。

益血润肠丸 治大便秘。

枳壳麸炒 橘红各二两五钱 阿胶蛤粉炒珠 肉苁蓉各一两半 苏子 荆芥各一两 当归 杏仁炒去皮尖 麻仁各三两 熟地黄六两

右为末,以熟地、杏仁、麻仁三味杵为膏,入末,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木香和中丸 治同上。

木香 沉香 白豆蔻 枳实炒 槟榔 蓬朮 青皮 陈皮 当归酒洗 黄芩 木通 黄连 缩砂仁 猪牙皂角去皮弦并子,蜜水润炙干 涩 李仁汤泡去皮 三棱末各一两 大黄四两 香附 牵牛头末各三两 黄蘗二两

右末,水丸,每服三钱,重白汤下,或姜汤下。

神功丸 【《宝鉴》】 治三焦气壅,心腹痞闷,大腑风热,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头昏面热,口苦咽干,心胸烦躁,睡卧不安;及治脚气,并素有风人,大便结燥。

火麻仁另捣如膏 人参各二两 诃黎勒皮 大黄锦纹者,面裹煨,各四两

右为细末,入麻仁捣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汤下。温酒米饮皆可服,食后临卧。如大便不通,可倍丸数,以利为度。

润肠丸 【东垣】 治胃中伏火,大便秘濇,或干燥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秘,须润燥和血疏风,自然通矣。

羌活 归梢 大黄煨,各半两 桃仁泡去皮尖 麻仁各一两

右为末,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三白散 治阴囊肿胀,大小便不通。

白牵牛二两 桑皮 白朮 木通 陈皮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心服。未觉再进。

万全木通散 【《医学入门》】 治膀胱有热,小便难而黄。

滑石面,二钱 木通 赤茯苓 车前子炒 瞿麦各一钱

右为末,水煎服;或取末三钱,水调服。

茯苓琥珀散 【《医学纲目》】 治小便濇数,宜渗泻分利之。

泽泻一两 滑石七钱 赤茯苓 白朮 琥珀 猪苓各五钱 肉桂 甘草炙,各三钱

右为末,每三钱,以长流甘烂水一盏调下,以美膳压之。

平补丸 【《直指方》】 治小便数而濇沥,如欲渗漏,或遗尿不禁。

菟丝酒制 山萸酒浸焙 益智 当归各五钱 乳香二钱 川楝肉 牛膝 胡芦巴炒 巴戟 杜仲姜汁炒 肉苁蓉酒浸,各三钱半

右为末,糯米糊丸梧子大,枣汤或盐汤下五十丸。

八正散 【《局方》】 治膀胱热积,小便癃闭不通。

大黄 木通 瞿麦 萹蓄 滑石 车前子 栀子 甘草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灯心一钱,空心,水煎服。

清肺散 【东垣,下同】 治渴而小便闭。

猪苓 通草各一钱半 赤茯苓 泽泻 灯心 车前子各一钱 萹蓄 木通 瞿麦各七分 琥珀五分

右銼,作一贴,空心,水煎服。

导气除燥汤 治小便不通。

赤茯苓一钱半 黄蘗一钱一分 滑石 知母 泽泻各一钱

右銼,作一贴,入灯心一钱,空心,水煎服。

导赤丸 【《直指方》】 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

大黄一两五钱,炒 栀子一两二钱 生地黄 木通各八钱 赤芍药 赤茯苓 滑石各四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以导赤散煎水,空心吞下三五十丸。

地肤子汤 【《得效方》】 治下焦热结,小便不通。

地肤子一钱 知母 黄芩 猪苓 瞿麦 枳实 升麻 通草 冬葵子 海藻各七分

右銼,作一贴,空心,水煎服。女人房劳后,小便不通,脉沉细,用猪肾半只同煎服,最效。

宣气散 【丹溪】 治癃闭急痛。

甘草梢 木通各二钱 栀子二钱 葵子 滑石各一钱

右末二钱,灯心汤调下。

通关丸 【《医鉴》】 治小便不通。

黄蘗 知母并酒炒 滑石各二两 木通一两 肉桂一钱

右为末,水丸梧子大,空心,每服百丸。

猪苓汤 【《回春》】 治热结小便不通。

猪苓 木通 泽泻 滑石 枳壳 黄蘗酒浸 牛膝 麦门冬 瞿麦 萹蓄 车前子各七分 甘草三分

右銼,作一贴,入灯心一钱,空心,水煎服。

透泉散 【《医鉴》】 治小便赤濇不通。

滑石一两 芒硝 甘草各五钱 琥珀二钱半

右为细末,每二钱,空心以灯心煎汤调下。

二石散 【《入门》,下同】 治脬转八九日不得尿。

滑石 寒水石 葵子各一盏

水十盏,煎至五盏,空心,分二服。

蒲黄散 治脬转不得尿。

蒲黄 滑石各等分

右为末,每二钱,鸡子清调下。

滑石散 【《得效方》,下同】 治脬转不得尿。

寒水石二两 滑石面 乱发灰 车前子 木通各一两 葵子一合

右銼,水一斗,煎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次,即通。

葱白汤 治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膨胀,气上冲心,闷绝欲死。此因惊忧暴怒,气乘膀胱,郁闭而脬系不正。

陈皮三两 葵子一两 葱白三茎

右銼,水五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徐长卿汤 【《圣惠方》】 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

徐长卿炙 瞿麦穗各半两 茅根三分 木通 冬葵子各一两 滑石二两 槟榔一分

右为末,每服五钱,水煎,入(石卜)硝一钱,温服,日二服。

倒换散河间 治无问久新,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

大黄小便不通,减半 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

右件药味,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

通关散 【《类聚》】 治小便不通。

白矾 生白盐各二钱半

右研匀,以纸圈围脐,纳药在内,滴冷水药上,即通。

缩泉丸 【《入门》】 治脬气不足,小便频数,一日百余次。

乌药 益智仁各等分

右为末,酒煮山药糊和丸梧子大。临卧,盐汤下七十丸。

五子丸 【《得效方》,下同】 治小便不禁,遇夜愈多,头眩脚弱,老人、虚人多有此证,大能耗人精液,令人卒死。

菟丝子酒制 韭子略炒 益智仁 茴香炒 蛇床子炒,各等分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糯米饮下五七十丸。

家韭子丸 治肾阳衰败,脬冷遗尿不禁。

家韭子略炒,六两 鹿茸燎去毛,四两 肉苁蓉 牛膝俱酒浸 熟地黄 当归酒洗,各二两 菟丝子酒制 巴戟各一两半 石斛酒洗 杜仲炒 干姜炮 桂心各一两

右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温酒或盐汤下百丸。

参芪汤 【《回春》,下同】 治气虚遗尿。

人参 黄芪蜜炙 白茯苓 当归 熟地黄 白朮 陈皮各一钱 益智研,八分 甘草三分 升麻 肉桂各五分

右銼作一贴,姜三片,枣二枚,水煎空心服。老人加炮附子。

鸡(月坒)胵散 治遗尿失禁。

鸡(月坒)胵一具,烧存性 猪脬一个,炙焦

右为末,每一钱,酒调下。

大菟丝子丸 【《得效方》】 治脬气虚寒,小便不禁。

菟丝子酒制 肉苁蓉酒浸,各二两 牡蛎煅 五味 附子炮 鹿茸酒炙,各一两 鸡(月坒)胵炙 桑螵蛸酒炙,各五钱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温酒或盐汤下七十丸。

茸香丸 【《直指方》】 治虚损遗尿不禁,或虚冷尿多。

鸡内金炙,七钱半 鹿茸酥灸 肉苁蓉酒浸 当归酒洗,各五钱 龙骨煅 牡蛎粉 赤石脂 巴戟 禹余粮煅酢淬研 白姜 益智仁 乳香各二钱半

右为末,糯米糊和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七十丸。

既济丸 【《医鉴》,下同】 治脬气不足,有阴火,小便不禁。

菟丝子酒制 益智仁炒 白茯苓 韭子炒 肉苁蓉酒洗 当归 熟地黄各五钱 黄蘗 知母并盐水炒 牡蛎粉 山萸肉酒蒸,各三钱 五味子一钱

右为末,面糊和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百丸。

煨肾丸河间 治男子腰膝疼,夜多小便者。

川楝子去核 马练花 破故纸 胡卢巴 茴香炒,各等分

右除茴香外,四味酒浸同为未,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服。

蒲灰散 【仲景,下同】 治小便不利。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鱼散 治证同上。

滑石 乱发烧 白鱼各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

茯苓戎盐汤 治证同上。

茯苓半斤 白朮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猪苓汤 治脉浮发热,渴而小便不利。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葵子散河间 治小便不通。

葵子 茯苓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三沸,食前服。

二黄汤 【《千金方》,下同】 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

大黄三两 黄芩二两 栀子二十枚 甘草一两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若大便闭加芒硝二两。

五柔丸 治闭濇。

大黄一升,蒸三斗米下 前胡二两 半夏 苁蓉 芍药 茯苓 当归 葶苈 细辛各一两

右九味为末,蜜和合捣万杵,为丸梧子大。食后服十五丸,后稍增之,日再。

大五柔丸 治脏气不调,大便难通。

大黄 芍药 枳实 苁蓉 葶苈 甘草 黄芩 牛膝各二两 桃仁一百枚 杏仁四十枚

右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酒下。

濡脏汤 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迫,短气汗出,胀满。

生葛根 猪膏各二升 大黄一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内膏煎,取三升,澄清。强人顿服,羸人再服。亦治大小便不通。

又方 治大便不通。

大戟一斤 大豆五升 商陆 牛膝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五升,煎令汁尽,至豆干。初服三枚,以通为度。

芒硝丸 治胀满不通。

芒硝 芍药各一两半 杏仁 大黄各二两 黄芩一两六铢

右五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取通利为度,日三。

又方

车前子五合 通草 (石卜)硝各四两 (木郁)李仁 黄芩 瞿麦各三两

右六味(口父)咀,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绢袋盛煮,顿服二升。一方车前子六两,一方二升。

又方 治遗尿小便濇。

牡蛎 鹿茸各四两 桑耳三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

又方 治关格大便不通。

大黄八两 芒硝 乌梅 桑皮各五两 芍药 杏仁各四两 麻仁三两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本无乌梅,加枳实、干地黄各二两。

暖肾丸 【丹溪】 治肾虚多溺,或小便不禁而渴。

胡卢巴炒 故纸炒 川楝用牡蛎炒,去牡蛎 熟地 益智 鹿茸酒炙 代赭烧酢七次淬研 山茱萸 禹余粮酢淬 赤石脂各七钱半 龙骨 海螵蛸 熟艾酢拌炙焦 丁香 沉香 乳香各五钱

右为末,糯米粥丸如梧子大。服五十丸,煎菖蒲汤,空心送下。

琥珀散 【《济生方》,下同】 治小便不通。

琥珀不拘多少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萱草根煎汤调服,灯心汤调服亦可。

槟榔散 治肠胃有热,大便秘濇。

槟榔不拘多少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用蜜汤点服,不拘时候。

通幽汤 【东垣,下同】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炙甘草 红花各一分 生地 熟地黄各五分 升麻 桃仁泥 当归身各一钱

右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柤,调槟榔细末五分,稍热,食前服之

润燥汤 治大便不通。

升麻 生地黄各二钱 熟地黄 当归梢 生甘草 大黄煨 桃仁泥 麻仁各一钱 红花五分

右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入桃仁、麻仁泥,煎至一盏,去柤,空心稍热服。

升阳泻湿汤 一名升阳汤,治膈咽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

苍朮五分 青皮 槐子各二分 生地 熟地 黄蘗各三分 当归身 生甘草梢各四分 升麻七分 桃仁十个,另研 黄芪一钱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桃仁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柤,稍热食前服。

润肠汤 治大肠结燥不通。

生地 生甘草各一钱 大黄煨 升麻 桃仁 熟地 当归梢 麻仁各一钱 红花三分

右(口父)咀,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温服。

白飞霞自制天一丸 【《医通》】 通利水道。

灯心十斤,用米粉浆,晒干研末,入水澄去粉,取浮者晒干,二两五钱 赤白茯苓 滑石水飞,各五两 猪苓二两 泽泻三两 人参一斤,切片熬膏

右为细末,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每用一丸,任病换引。盖本天一生水之妙,诸病以通利水道为主。

又方子和 治小便频滑数不禁。

知母 黄蘗各等分

右銼碎,酒浸透,炒微黄为末,水丸梧桐子大。如服药前一日休吃夜饭,来日空心,立服米饮汤下一百丸。只用一服,效。后吃白米粥一顿。

通关丸 【东垣】 一名滋肾丸,一名泄肾丸。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也。

黄蘗去皮銼,酒洗焙 知母銼,酒洗焙干,各一两 肉桂五分

右为细末,熟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顿两足,令药易下行故也。如小便利,前阴中如刀刺痛,当有恶物下为验。

又方 【丹溪,下同】 治大肠虚秘而热。

白芍一两半 陈皮 生地 归身各一两 条芩 甘草各二钱

右为末,粥丸,白汤下七八十丸。

草蜜汤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生车前草捣取自然汁,半盏

右,入蜜一匙调下。

蒲黄汤 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

赤茯苓 木通 车前子 桑皮 荆芥 灯心 赤芍 甘草炙 生蒲黄 滑石各等分

右为末,每服二钱,葱头一根,紫苏五叶,煎汤调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六

大小便门

王瓜散 【《宝鉴》,下同】 治小便如泔,乃肾虚也。

王瓜根 桂心各一两 牡蛎粉盐泥裹烧赤,候冷去泥,一两 白石脂 菟丝子酒浸,各二两

共为末,每服二钱,大麦粥饮下。

黄连阿胶丸 治二便交错。

阿胶 茯苓各二两 黄连三两

右为末,阿胶丸梧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

调气散 治前证,气不循故道,所以清浊混淆。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一两 藿香 甘草各四两 桃仁二两

右为末,每服二钱,汤下;兼服五苓散。

二香丸 【《良方》,下同】 治积滞气秘,心腹刺痛中满。

南木香 丁香 青皮 五灵脂香润者,另研 草果仁 橘红 蓬朮煨

右为细末,用巴豆半两,研如泥,渐入药末研匀,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加至五七丸,食前生姜汤下。

润肠汤 治大便秘濇,连日不通。

荆芥穗研 麻子仁一两半,研,水滤去滓,取浓汁 芝麻微炒,研,水滤取浓汁 桃仁麸炒黄,研,各一两

右,入盐少许同煎,食前代茶饮之,以利为度。

槟榔丸 治大肠积热,气壅不通,心腹胀满,大便秘结。

大黄蒸 黄芩 枳实麸炒 麻仁炒去壳,另研 牵牛炒 槟榔 羌活 杏仁汤浸去皮尖,炒黄 白芷各一两 人参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白汤送下。

牛黄散 治上焦热,脏腑秘结。

大黄一两 白牵牛取头末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如厥冷用温酒调服,手足烦者用蜜汤调服,不拘时候。

三仁丸 治大肠有热,津液竭燥,里急后重,大便秘结。

柏子仁 松子仁 大麻子仁各一两

右研令匀,用黄蜡半两镕化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未快,加丸数服之。一方以白蜡和丸,用黄丹汤下,治老人虚秘。

小提盆散 治大便燥结,服转药久不通。

灶突墨一钱 沧盐三钱

右研匀,每用一钱,竹筒吹入肛门,立通。

枳壳丸 治三焦约证,调顺气脉,消痞滞,利胸膈,治风气,通利大小便。

黑牵牛取头末,半生半炒,七钱半 枳壳二两 陈皮一两 槟榔半两 木香二钱半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时,生姜汤送下,日三服。

通心饮 治心经有热,唇焦面赤,小便不通。

木通 连翘

右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一二钱,不拘时,用麦门冬煎汤调服,或灯心煎汤亦可。

肉苁蓉丸 治禀赋虚弱,小便数赤不禁。

肉苁蓉八两 熟地黄六两 五味子四两 菟丝子捣饼,二两

右为细末,酒煮山药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盐酒送下。

茯苓琥珀汤 治膀胱不得施化,小便数而欠。

茯苓 琥珀 猪苓 白朮各半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七分 桂心 甘草炙,各三钱

右为细末,每服五钱,煎长流甘烂水一盏调下,空心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通关瞿麦汤 治膀胱积热,小便不通。

瞿麦穗 芍药 大黄炒 栀子仁 榆白皮 葵子 当归焙 火麻仁 石苇去毛 木通 甘草炙,各一两

右銼碎,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灯心少许,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温服。

又方 治小便不通,数日欲死者,神效。

葱白一握 桃枝 柳枝 木通 旱莲子 汉椒 白矾枯,各一两 灯心一束

右细銼,以水三斗,煎至一斗五升,用磁瓶一个,热盛一半药汁,熏外肾周回,以被围绕不得外风入,良久便通如赤豆汁。若冷即换之,其功甚大。乙方无旱莲子。

独蒜涂脐方 治小便不通。

大蒜独颗者,一枚 栀子仁三七枚 盐花少许

右捣烂摊纸花子上。贴脐,良久即通;未通,涂阴囊上,立通。

牛膝汤 治小便不通,茎中痛。

牛膝根叶一握,生用 黄芩半两 当归焙,一两

右銼碎,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猪肚丸 治小便频数。

猪肚一个,以莲子一升同煮一周,去皮心焙干 舶上茴香,破故纸 川楝子 母丁香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鸡(月坒)胵丸 治小便数而多。

鸡(月坒)胵二两,微炙 麦冬焙 黄连 熟地黄 龙骨各一两 土瓜根半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饮送下。

水芝丸 治下焦真气虚弱,小便频多,日夜无度。

莲实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二宿,用猪肚一个,将莲实入在内,用水煮熟,取出,切焙干,不用猪肚

右为细末,酢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温酒送下。

双白丸 治证同前。

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各等分

右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

二气丹 治内虚里寒,膀胱积冷,阳气渐微,小便不禁。

硫黄研,二钱半 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脐,半两 桂心二钱半 干姜炮,二钱

右各另为末,拌匀,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朱砂二钱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

茯苓丸 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不禁。

赤茯苓 白茯苓各等分

右为细末,以新汲水换洗,澄去新沫,控干,复研为末,别取地黄汁,与好酒同于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空心用盐酒送下。

桑螵蛸散 治小便频数,如稠米泔色,此由劳伤心肾得之。服此药不终剂而愈,大能安神定志。

桑螵蛸盐水炙 龙骨 远志 石菖蒲盐炙 人参 茯神 鳖甲酢炙 当归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时用人参煎汤调服。

鹿角霜丸 治上热下焦寒,小便不禁。

鹿角带顶骨者,不以多少,锯作铤子,长三寸,洗了,用水桶内浸,夏三冬五昼夜,用浸水同入锅内煮之,觉汤少,添温汤,日夜不绝,候角苏糜为度,轻漉出,用刀刮去皮如雪白,放在筛子上,候自干,微火焙之,候角极干,为细末

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空心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牡蛎丸 治小便不禁。

牡蛎白者三两,盛磁器盒子内,更用盐泥四两,盖头铺底,以炭火约五斤,煅半日,炭尽为度,研粉 赤石脂三两,捣碎酢拌匀湿,于生铁铫子内慢火炒令干,研粉

右同研匀,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用盐汤送下。

鸡肠散 治小便不禁,日夜无度。

黄鸡肠雄者四具,切破净洗,炙令黄色 肉苁蓉酒浸切焙 赤石脂研 白石脂研 苦参各五两

右为细末,更研匀,每二钱食前酒调服,日二夜一。

固脬丸 治小便不禁。

菟丝子二两制 茴香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 桑螵蛸炙焦,各半两 戎盐一分

右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

又方 治小便不禁。

益智仁 巴戟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 桑螵蛸 菟丝子酒蒸

右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

泽泻散 治遗尿小便濇。

泽泻 丹皮 牡蛎煅 桑螵蛸微炒 赤茯苓 鹿茸去毛,酥涂炙微黄 阿胶炒珠,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酒调服。

又方 治小便遗失。

阿胶炒 牡蛎煅 桑螵蛸酒炙 鹿茸酒炙,等分

右为细末,糯米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酒送下。一方治遗尿小便濇,无桑螵蛸,有桑耳,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方以粥饮下。

阿胶饮 治小便遗失不禁。

阿胶三两,炒 牡蛎烧粉 鹿茸切酥炙,各四两

右銼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服。或为细末,米饮调服二钱亦可。

白薇散 治小便不禁。

白薇 白蔹 白芍药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白茯苓散 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

茯苓 龙骨 干姜炮 附子炮去皮脐 续断 桂心 甘草各一两 熟地 桑螵蛸微炒,各二两

右銼,每四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鹿茸散 治小便不禁,阴痿脚弱。

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羊(艹蹢)(艹躅)酒拌炒干 韭子微炒 附子炮去皮脐 泽泻 桂心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二钱食前粥饮调服,浆水亦可。

鹿茸散 治肾脏虚,腰脐冷疼,夜遗小便。

鹿茸去毛,酥炙黄 鰞鲗鱼骨去甲,微炙,各三两 当归 白芍 桑寄生 龙骨研 人参各一两 桑螵蛸一两半,中劈破,慢火炙令黄

右为细末,更入龙骨同研令匀,每服一钱,用温酒调服,空心,日晚临卧各一服。

菟丝子散 治小便多或不禁。

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末 牡蛎烧粉 附子炮去皮脐 五味各一两 肉苁蓉酒浸炙 鸡(月坒)胵中黄皮各二两,微炒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又方 治遗尿及小便多或不禁。

益智一两,盐水炒 龙骨研,四钱 牡蛎煅研 川乌去皮,各半两,炒黄色

右为细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川萆薢煎汤送下。

左归饮 【《景岳全书》,下同】 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一二两 山药 枸杞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 茯苓一钱半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服。

右归饮 凡命门阳衰阴胜者,宜此方加减主之。

熟地二三钱或一二两 杜仲姜制 山药炒 枸杞各二钱 山茱萸一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甘草炙 肉桂各一二钱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六安煎 治痰滞气逆癃闭等证。

陈皮一钱半 半夏二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 杏仁去皮尖,各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老弱不用

水一锺半加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分,食远服。

抽薪饮 治癃闭,凡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炒 黄蘗各一二钱 枳壳 泽泻各钱半 细甘草三分

水一锺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

大分清饮 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淋闭等证。

茯苓 泽泻 木通各二钱 猪苓 栀子或倍之 枳壳 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锺半,煎八分,食远温服。

化阴煎 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等证。

生地 熟地 牛膝 猪苓 泽泻 生黄蘗 生知母各二钱 菉豆三钱 龙胆草钱半 车前子一钱

水二锺,加食盐少许,用文武火煎八分,食前温服或冷服。

菉豆饮 凡诸火热极癃闭者,用此最妙。

菉豆不拘多寡

右用宽汤煮糜烂,入盐少许,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汤,任意饮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

大补元煎 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遗溲不觉,危剧等证。

人参少则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山药微炒黄 杜仲各二钱 熟地少则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枸杞 当归各二三钱,泄泻者去之 炙甘草一二钱 山茱萸一钱,畏酸吞酸去之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四味回阳饮 治元阳虚脱,溲便遗失,危在顷刻者。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六味回阳饮 治阴阳将脱等证。

人参一二两或数钱 熟地黄五钱或一两 制附子 炮干姜各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当归身三钱,泄泻或血动者,以冬朮代之

水二锺,武火煎七八分,温服。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二三钱 白朮黄土炒 白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锺半,煎服。

温胃饮 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等证。

人参一二三钱或一两 白朮炒,一二钱或一两 扁豆炒,二钱 陈皮一钱或不用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炒焦,一二三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不用

水二锺,煎七分,食远温服。

四维散 治脾肾虚寒,滑脱之甚,或泄利不能止,或气虚下陷不能禁者,无出此方之右。

人参一两 制附子 干姜炒微黄,各二钱 炙甘草一二钱 乌梅肉五分或一钱

右为末和匀,用水拌湿,蒸一饭顷,取起烘干,再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汤调下。

巩堤丸 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门火衰,小水不禁等证。

熟地 菟丝子酒煮 白朮炒,各二两 北五味 益智仁酒炒 故纸酒炒 附子制 茯苓 家韭子炒,各一两

右为末,山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余丸,空心滚汤或温酒下。如兼气虚,必加人参一二两更妙。

单方

小便频遗:用雄鸡肠一具作臛,和酒服,或水煮汁,日三服。 【《心镜》】

小便不禁:雄鸡翎烧研,酒服方寸匕。 【《外台秘要》】

小便过多:象牙烧灰饮服之。 【《总录》】

小便不通:磨刀交股水一盏服之,效。 【《集简方》】

又方:蚯蚓粪、(石卜)硝各等分,水和敷脐下,即通。【《皆效方》】

又方:梁上尘二指撮,水服之。 【《外台秘要》】

又方:黑铅锉末一两,生姜半两,灯心一握,井水煎服,先以炒葱贴脐。 【《圣惠方》,下同】

大小便闭,胀闷欲死,二三日则杀人:腻粉一钱,生麻油一合相和,空心服。

大便壅结:腻粉半钱,沙糖一弹丸,研丸梧子大。每服五丸,临卧温水下。

小便不通:熏黄末豆许纳孔中,或蜜为丸,亦良。 【《崔氏方》】

天行病,小腹满,不得小便:雌黄末蜜丸,纳尿孔中入半寸。 【《肘后方》】

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兼痛:滑石粉一两,水调服。 【《广利方》】

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之四畔方四寸,干即易之。冬月水和。 【《杨氏产乳》】

膀胱热闷,小便不快:井泉石、海金沙、车前子、滑石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蜜汤下。【《圣济录》】

小便不通:湿纸包白盐烧过,吹少许入尿孔中,立通。 【《普济方》】

二便不通:盐和苦酒敷脐中,干即易;仍以盐汁灌肛内,并用纸裹盐投水中饮之。 【《家藏方》】

又方:腻粉二钱,黄丹一钱为末,每米饮服一钱。 【《普济方》】

男女转浮不得小便:寒水石二两,滑石一两,慈石一合为末,水一斗,煮五升,时服,一日通利。【《永类方》】

关格不通,大小便闭胀欲死,二三日则杀人:芒硝三两,泡汤一升服,取吐即通。 【《百一方》】

二便不通:白矾末填满脐中,以新汲水滴之,觉冷透腹内,即自然通。脐平者,以纸围环之。【《经验方》】

大便不通:皂矾一钱,巴霜二个,同研,入鸡子内搅匀,封头,湿纸裹煨熟食之,酒下即通。【《集元方》】

小便不通:绵黄芪二钱,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小儿减半。 【《总微论》】

老人闭塞:绵黄芪、陈皮去白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用大麻子一合,研烂,以水滤浆,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调药空心服,甚者不过二服。此药不冷不热,常服无闭濇之患,其效如神。【《和剂局方》】

汗多便闭,老人虚人皆可用:肉苁蓉酒浸焙二两,研沉香末一两为末,麻子仁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汤下。【《济生方》】

小便艰难,或转胞腹满闷,不急疗杀人:用秦艽一两,水一盏,煎六分,分作二服。又方:加冬葵子等分为末,酒服一匕。【《圣惠方》,下同】

老人大肠秘濇:防风、枳壳麸炒各二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

大便闭塞,服药不通者:沧盐三钱,屋檐烂草节七个为末,每用一钱,竹筒吹入肛内一寸,即通,名提金散。【《圣济录》,下同】

又方: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

大便风秘: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 【《十便良方》】

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荆芥、大黄为末等分,每温水服三钱。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减半,名倒换散。【《普济方》】

小便不通:用麻根、蛤粉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新汲水下。 【《圣惠方》】

又方:用苎根洗研,摊绢上,贴少腹连阴际,须臾即通。 【《摘元方》】

小便不通:马蔺花炒、茴香炒、草藤炒为末,每酒服二钱。 【《十便良方》】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牛蒡叶汁、生地黄汁二合和匀,入蜜二合,每服一合,入水半盏,煎三五沸,调滑石末一钱服。【《圣济总录》】

小便濇滞不通,及男妇转脬:干箬叶一两,烧灰,滑石半两为末,每米饮服三钱。 【《普济方》】

小便不通:萱草根煎水频饮。 【《杏林摘要》】

又方: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 【《集简方》】

久病,大便滞濇,服葵菜自然通利,乃滑以养窍也。

二便不通,胀急者:生冬葵根二斤,捣汁三合,生姜四两,取汁一合,和匀,分二服,连用即通。

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冬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十升服,不瘥更作。 【《肘后方》】

又方:用葵子末、人乳汁等分和服,立通。 【《圣惠方》】

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欲死者:用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纳猪脂一鸡子,顿服。【《肘后方》】

又方:用葵子为末,猪脂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效止。 【《千金方》】

二便关格,胀闷欲死,二三日则杀人: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水一大盏煎服。根亦可用。

小便不禁:重鹊巢中草一个烧灰,每服二钱匕,以蔷薇根皮二钱煎汤服之,日二。 【《圣惠方》】

小便不禁,上热下寒者:鹿角霜为末,酒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

秋石主治小便遗数,漏精白浊。 【时珍】

遗尿且濇:桑耳为末,每酒下方寸匕,日三服。 【《圣济总录》】

小便不通:车前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一方入冬瓜汁。一方入桑叶汁。【《百一方》】

下部闭塞:蒴藋根一把,捣汁,水和,绞去滓,强人每服一升。 【《外台秘要》】

大便风秘: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下。 【《普济方》】

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末服亦可。【《图经》】

相火秘结: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每服三钱。有厥冷者酒服。无厥冷,五心烦者,蜜汤服。【《保命集》】

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面糊调敷脐中及丹田内,仍艾灸三壮,饮甘草汤,以通为度。

又方:泰山赤皮甘遂末一两,炼蜜和匀,分作四服,日一服,取利。 【《圣惠方》】

小便转脬:甘遂末一钱,猪苓汤调下,立通。 【《笔峰杂兴》】

小便不通,脐腹胀痛不可忍,诸药不效者,不过再服:用续随子去皮一两,铅丹半两,同少蜜捣作团,瓶盛埋阴处,腊月至春末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汤下,化服尤妙。病急亦可旋合。【《圣济总录》】

消渴尿多:蔷薇根一把,水煎,日服之。 【《千金方》】

小便滑数:金刚骨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睡时。 【《事亲》】

小便虚闭,两尺脉沉微,用利小水药不效者,乃虚寒也。附子一个,炮去皮脐,盐水浸良久,泽泻一两,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灯心七茎,煎服即愈。【《普济方》】

大肠冷秘:附子一枚炮去皮,取中心如枣大为末,二钱,蜜水空心服之。 【《圣济总录》】

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紫花扁竹根生水边者,佳,研汁一盏,服即通。 【《普济方》】

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未通,再以茶服。一方加大黄等分。一方加生槟榔等分。【《简要方》】

大肠风秘结濇:牵牛微炒捣头末一两,桃仁去皮尖麸炒半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汤服三十丸。【《寇氏衍义》】

小便频数:小豆叶一斤,入豉汁中煮和作羹食之。 【《心镜》】

小便不通腹胀:用(艹舌)蒌焙研,每服二钱,热酒下,频服,以通为度。【《圣惠方》】

燥渴肠秘:九月十月熟(艹舌)蒌实,取瓤,拌干葛粉,银石器中,慢火炒熟为末。食后夜卧,各以沸汤点服二钱。【《寇氏衍义》】

大小二便不通:黄瓜根捣汁,入少水解之筒,依前后患吹之,取通。 【《肘后方》】

大便卒结:羊蹄根一两,水一大盏,煎六分,温服。 【《圣惠方》】

小便不利,膀胱水气流滞:浮萍日干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圣惠方》用治水气洪肿,小便不利,白汤下。【《千金翼》】

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 【《摘元方》】

大便不通:冬麻子半斤,研碎,水滤取汁,入粳米二合煮稀粥,下椒、姜、盐、豉,空心食。【《食医心镜》】

大便不通:陈大麦秸煎浓汁,频服。 【《简便方》】

大小便闭:捣葱白和酢,封小腹上,仍灸七壮。 【《外台秘要》】

大肠虚闭:用连须葱一根,姜一块,盐一捻,淡豉三七粒,捣作饼,烘揜脐中,扎定良久,气通,不通再作。【《直指方》】

小便不通:葱白连叶捣烂,入蜜,合外肾上,即通。 【《永类钤方》】

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独头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气立通也。 【《外台秘要》】

二便关格,胀闷欲绝: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通后汗出勿怪。 【《圣惠方》】

大便不通:生姜削长二寸,涂盐,纳下部,立通。 【《外台秘要》】

小便不通:胡荽二两,葵根一握,水二升,煎一升,入滑石末一两,分三四服。 【《圣济总录》】

大小便闭,臌胀气促:八角茴香七个,大麻仁半两为末,生葱白三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之,日一服。【《普济方》】

老人虚秘: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镕蜜蜡丸梧子大,以少黄丹汤,食前调服二三十丸,日二服。一方不用黄丹,每服五十丸,黄芪汤下。【寇宗奭】

小便不通:莴苣菜捣傅脐上即通。《海上方》用莴苣子亦效。 【《易简方》】

利大小便:苋实为末,半两分二服,新汲水下。 【《圣惠方》】

卒不小便: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炒黄研末,米饮服之。 【《录验方》】

大便不通,气奔欲死者:乌梅十颗,汤浸去核,丸枣大,纳入下部,少时即通。 【《食疗本草》】

大便不快,里急后重:用桃仁三两,去皮,吴茱萸二两,食盐一两,同炒熟,去盐、茱,每嚼桃仁五七粒。【《总录》】

大便艰难:桃花为末,水服方寸匕,即通。无桃花,白皮亦得。 【《千金方》】

干粪塞肠,胀痛不通:用毛桃花湿者一两,和面三两,作馄饨煮熟,空心食之,日午,腹鸣如雷,当下恶物也。【《圣惠方》】

二便不通:桃叶杵汁半升服。冬用榆皮。 【《千金方》】

大便燥濇,大枣一枚去核,入轻粉半钱,缚定煨熟食之,仍以枣汤送下。 【《直指方》】

大肠闭塞:陈皮连白酒煮焙研末,每温酒服二钱,米饮下。 【《普济方》】

肠胃有湿,大便秘塞:大槟榔三枚,麦门冬煎汤磨汁温服;或以蜜汤调末二钱服,亦可。【《普济方》】

小便频数:胡桃煨熟,卧时嚼之,温酒下。

老人遗尿不知者:草乌头一两,童便浸七日,去皮同盐炒为末,酒糊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普济方》】

小便失禁:用豆酱汁和灶突墨,如豆大,内尿孔中。

大便不通:瓜蒂七枚,研末绵裹,塞入下部,即通。 【《必效方》】

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 【《集简方》】

胞转不通,非小肠膀胱厥阴受病,乃强忍房事,或过忍小便所致,当治其气则愈,非利药可通也。沉香、木香各二钱为末,白汤空腹服之,以通为度。【《元戎》】

小便无度,肾气虚寒:破故纸十两酒蒸,茴香十两盐炒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盐酒下;或以米糁猪肾煨食之。【《普济方》,下同】

大便不通:白胶香半枣大,鼠粪二枚,研匀,水和作挺,纳入肛内,良久自通。

大肠干结:厚朴生研,猪脏煮捣和丸梧子大,每姜水下三十丸。 【《十便良方》】

二便关格:用皂荚烧研,粥饮下三钱,立通。 【《千金方》】

又方:用皂荚炙去皮子为末,酒面糊丸,每取五十丸酒下,名铁脚丸。 【《宣明方》】

又方:用皂荚烧烟于桶内,坐上熏之,即通。 【《圣惠方》】

风虚脚气入大肠,或秘或利:皂角子一千二百个,洗凈,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吞至百丸,以通为度。【《千金方》】

小便热短:桦皮浓煮汁饮。 【《集简方》】

小便不通:棕皮毛烧存性,以水酒服二钱即通利,累试甚验。 【《摄生方》】

小便不通:萱草根煎水频饮。 【《摘要方》】

二便不通:乌桕木根方长一寸,劈破水煎半盏,服之立通,不用多吃,其功神圣,兼能取水。【《斗门方》】

二便关格,二三日则杀人:乌桕东南根白皮干为末,热水服二钱。先以芒硝二两,煎汤服,取吐甚效。【《肘后方》】

又方:巴豆连油、黄连各半两,捣作饼子,先滴葱盐汁在脐内,安饼于上,灸二七壮,取利为度。【《杨氏家藏》】

大便不通:枳实、皂荚等分为末,饭丸米饮下。 【《得效方》】

小便不通:栀子仁十四个,独头蒜一个,沧盐少许,捣贴脐及囊,即通。

小便转胞:真琥珀一两为末。用水四升,葱白十茎,煮汁三升,入琥珀末二钱,温服。【《圣惠方》】

小便不通:猪胆一枚,热酒和服。

又方:用猪胆连汁,笼住阴头一二时,汁入自通。

小便不通:蚯蚓捣烂,水滤,取浓汁半碗服,立通。 【《斗门方》】

老人尿闭:白颈蚯蚓、茴香等分,杵汁饮之,即愈。 【《集验方》】

大便不通:瓜蒂七枚,研末绵裹,塞入下部,即通。 【《必效方》】

大小便秘:明月砂一匙,安脐中,冷水滴之,令透自通也。 【《圣惠方》】

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 【《简易方》】

小便不通,数而微肿:用陈久笔头一枚,烧灰水服。 【《外台秘要》】

小便遗床:麻鞋尖头二七枚烧灰,岁朝井华水服之,效。 【《近效方》】

小便不通: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温酒服之。

小便不通:以水四升洗甑带取汁,煮葵子二升半,分三服。 【《圣惠方》】

大小便闭:甑带煮汁,和蒲灰末方寸匕服,日三次。一本蒲灰作蒲黄。 【《千金方》】

止小便利:鸡肠草一斤,于豆豉汁中煮,和米作羹及粥,频食之。 【《食医心镜》】

二便不通:蜂房烧末,酒服二三钱,日二服,不拘大人小儿。 【《子母秘录》】

通小便:用燕屎、豆豉各一合,糊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三丸,日三服。 【《千金方》】

小便不通:桑螵蛸炙黄三十枚,黄芩二两,水煎,分二服。 【《圣惠方》】

小便濇痛不通:用蚕蜕纸烧存性,入麝香少许,米饮,每服二钱。 【《博济方》】

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

尿床:取羊胞以水盛满,炭火炙熟,空腹食,不过三五度,瘥。

又方:雄鸡肝、桂心等分,捣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服。遗精加白龙骨。

遗尿淋沥: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盐汤服二钱。 【《梅师方》】

小便不禁,雄鸡喉咙及(月坒)胵并屎白等分为末,麦粥清服之。【《易简方》】

小便遗失:用鸡(月坒)胵一具并肠,烧存性,酒服。男用雌,女用雄。【《集验方》】

老小尿床:白纸一张铺席下,待遗于上,取纸晒干,烧酒服。 【《集简方》】

尿床:取羊肚盛水令满,线缚两头,煮熟即开,取中水顿服,立瘥。

小便频数,下焦虚冷也。羊肺一具,切作羹,入少羊肉和盐豉食,不过三具。 【《集验方》】

小便频数:白果十四枚,七生七煨食之,取效止。

小便转胞:自取爪甲烧灰,水服。

小便不通胀急者:用苦瓠子三十枚炒,蝼蛄三个焙为末,每冷水服一钱。 【《圣济总录》】

小便不禁:酸石榴烧存性,无则用枝烧灰代之。每服二钱,用柏白皮切焙四钱,煎汤一盏,入榴灰,再煎至八分,空心温服,晚再服。【《圣惠方》】

大便闭塞:椒豉汤五升,和猪膏三合灌之,佳。 【《千金方》,下同】

夜卧尿床:本人草荐烧灰,水服立瘥。

小便转胞不出:纳衣鱼一枚于茎中。

又方:无灰浓酒半斤,盐三钱匕,炼如指大,深内谷道,佳。

又方:蜜和胡燕屎,内大孔中,即通。

又方:盐半合,蜜三合,煎如饧,出之,着冷水中,丸如槟榔形,如指许大,深内下部中,立通。治大便难。

又方:单用豉清、酱清、羊酪、土瓜根汁灌之,立通。

又方:以酱清渍乌梅灌下部中。

又方:桑根白皮、榆根白皮各一把,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常煮麻子取汁饮。

又方: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常服车前子及叶,并良。

又方:捣葵汁生服。

又方:好胶三寸,葱白一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顿服之,即下。

又方:葵子、牛酥各一升,猪脂亦得,以水四升,煮葵子,取一升,内脂,煮一沸,待冷,分作二服。

又方:酱清三升,麻油二升,葱白三寸,合煮令黑,去滓待冷,顿服之。一方不用酱清。

二便不通:猪脂一斤,以水二升,煮三沸,饮汁立通。

大小便不通:葵子二升,硝石二两,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二便不利:葵子一升,榆皮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葵子末一升,青竹叶一把,水二升,煮五沸顿服。龙葵根与木通、胡荽煎汤服,通利小便。【苏颂。】

小便不通,诸药不效,或转胞至死危困,此法用之,小便自出而愈。用猪尿胞一个,底头出一小眼子,翎筒通过,放在眼儿内根底,以细线扎定翎筒子口,细杖子堵定,上用黄蜡封尿胞口,吹满气七分,扎定了,再用手捻定翎筒根头,放了黄蜡,塞其翎筒,放在小便口里头,放开翎筒根头。手捻其气透于里,小便即出,大有神效。【《宝鉴》】

小便不通:炒盐热熨小腹,冷复易之。

又方:以蒲黄裹患人肾,令头至地,三度即通。

遗尿:新炊热饭一盏,泻尿床处,拌与食之,勿令知,良。小便不通,鸡子中黄一枚服之,不过三次即通。【丹溪】

伤寒后小便不通:用生姜八九块杵碎,水十余碗,麻布五六尺,同煎数沸,用桶盛,至候通手以布频熨小腹良久,恰用红豆末一匕,江茶二匕,井华水调服,神效。小便如注。

阴阳关格,前后不通,乃转胞之证,诸药不效,无救则胀满闷乱而死。予曾以甘遂末水调敷脐下,内以甘草节汤饮之,药汁至脐,二药相反而胞自转矣。小水来如涌泉,此急救之良法也。

大便秘塞:蜣螂炒,去翅足为末,热酒服一钱。 【《圣惠》】

大小便秘欲死:土狗、推车客各七枚,男用头,女用身,瓦焙焦为末,以向南樗皮煎汁饮,一服神效。【《普济》】

大便秘结,蜜兑法:蜜三合,入猪胆汁两枚,在内煎如饧,出冷水中,捍如指大,长三寸许,纳下部,立通。【《济生》】

大小便闭,经月欲死者:用推车客七个,男用头,女用身;土狗七个,男用身,女用头。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树南向皮煎汁调服,只一服即通。名推车散。【《本事方》】

二便不通:六七月寻牛粪中大蜣螂十余枚,线穿阴干收之。临时取一个全者,放净砖上,四面以炭火烘干,当腰切断。如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各为细末,取井华水服之。二便不通,全用。【《经验方》】

小便转胞不通:用死蜣螂三枚烧末,井华水一盏调服。 【《千金方》】

小便不通:用大蝼蛄二枚,取小体,以水一升渍饮,须臾即通。 【《葛洪方》】

又方:用土狗下截,焙研调服半钱,生研亦可。《谈野翁方》加车前草,同捣汁服。 【《寿域方》】

又方:用土狗后截,和麝,捣纳脐中,缚定即通。 【《唐氏经验方》】

又方:用土狗一个,炙研,入冰片、麝香少许,翎管吹入茎内。 【《摘要》】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百六十七

大小便门

针灸

《素问》曰: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灵枢》曰: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疒水)(疒水)[(疒水)(疒水):原作「谷谷」,据《灵枢》杂病改。],便溲难,取足太阴。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别走阳明也。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锺,当踝后繞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

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三里。

癃,取之阴蹺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先大小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补足外踝下,留之。

《甲乙经》曰: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少腹尤甚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中。

少腹满大,上走胸至心,索索然,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

胞转不得溺,少腹满,关元主之。

小便难,水胀满,出少,胞转不得溺,曲骨主之。

少腹胀急,小便不利,厥气上头巅,漏谷主之。

溺难痛,白浊,卒疝,少腹肿,咳逆呕吐,卒阴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热,腹中(月真)满,身热厥痛,行间主之。

少腹中满,热闭不能溺,足五里主之。

少腹中满,小便不利,涌泉主之。

筋急身热,少腹坚肿,时满,小便难,尻股寒,髀枢痛,引季胁,内控,八髎、委中主之。

阴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骶上以长针。气逆,取其太阴阳明。

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

大便难,中渚及太白主之。

大便难,大锺主之。

阴跳遗溺,小便难而痛,阴上下入腹中,寒疝,阴挺出偏大肿,腹脐痛,腹中悒悒不乐,大敦主之。

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胸满膨膨然,实则癃闭,腋下肿,虚则遗溺,脚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阳主之。

气癃,小便黄,气满,虚则遗溺,石门主之。

癃遗溺,鼠鼷痛,小便难而白,期门主之。

小便难,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会阴主之。

小肠有热,溺赤黄,中脘主之。

溺黄,下廉主之。

小便黄赤,完骨主之。

小便黄,肠鸣相逐,上廉主之。

劳瘅,小便赤难,前谷主之。

《千金方》曰:大便难,灸第七椎两旁各一寸七壮;又灸承筋二穴各三壮,在腨中央陷内。

大便不通,灸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又灸大敦四壮,在足大指聚毛中。

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灸石门百壮。

后闭不通,灸足大都随年壮。

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指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指奇间各三壮。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

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腧下二寸,横三间寸灸之。

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又灸横文百壮。

大小便不利,灸八髎百壮。穴在腰目下三寸,侠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计八穴,故名八髎。

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小便不利,大便注泄,灸天枢百壮,穴在侠脐相去三寸。魂魄之舍不可针,大法在脐旁一寸,合脐相去可三寸也。

遗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阴陵泉随年壮。

溃溺,灸遗道,侠玉泉五寸;又灸阳陵泉;又灸足阳明,各随年壮。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壮;又灸行间七壮。

尿床,垂两手两髀上尽指头上有陷处,灸七壮;又灸脐下横文七壮。

《东垣十书》曰:大便闭,背脊椎两旁相去各一寸,灸三壮;承筋灸三壮;肠绕,挟玉泉相去二寸,随年壮针灸。【书无此穴。或云非正穴也。】

又法:石门,寸半;大都,五分。

小便热痛,目赤,尿如血,列缺,沿皮一寸,太陵、承浆各五分。

又法:曲骨,灸二七壮,阴阳二陵泉各二寸五分。

遗溺失禁,阴陵泉、阳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壮。

又方:曲骨、阴阳二陵泉各二寸半。

《医学纲目》曰:大便秘濇,照海,五分,补二呼,泻六吸,立通;支沟,半寸,泻三吸。

又法:照海泻之,立通;太白泻之,灸亦可。

又法:照海半寸,灸二十壮,泻之;章门灸二七壮;太白半寸,灸五壮。已上诸穴,看虚实补泻之。虚结补则通,热结泻则通;寒结先泻后补,热结先补后泻之。

又法:气海八分,令病人觉便三五次为度,出针时,记令人挟脐揉之;却刺三里五分,觉腹中鸣三五次即透。

又法:取合谷。

大便不通,并伤寒水结,取三间,沿皮向下至合谷穴,三补三泻,候腹中通,出针;承山七分泻之。

小便不通,取阴谷、关元八分,令病人觉淋沥,三五次为度,便揉小腹;却取三阴交三分,即透阴谷。

小便闭数不通,取阴谷一寸五分,灸之;阴陵泉泻之。又法取偏历。

小便闭不通,取阴陵泉、阴谷、三阴交、气海、关元灸三十壮,刺二寸五分;不已,取太溪、阴交。

小便数腹痛,取尿胞,在玉泉下一寸,屈骨端。

小便多,灸命门,随年壮;又取肾俞一分,沿皮向外六分,补六呼,泻一吸。

小便滑数,灸中极、肾腧、阴陵泉;不已,取气海、阴谷、三阴交。

导引

《保生秘要》曰:大便不通导引法,以舌顶上腭,守铉雍静念而液自生,俟满口赤龙搅动,频嗽频吞,听降直下丹田,又守静咽数回,大肠自润,行后功,效。

运功:左手抚脐,用意推旋开五脏向后,落大肠九曲行去;或升肾水,洗润大肠九曲而通泻之。

以手覆脐,又推开五脏向后,落大肠九曲去;或升肾水,洗浴大肠九曲而泻之。

尾闾坠气导引法:咬牙闭气,耸肩,双目圆睁,左右转动,谷道紧撮,如此行之,气自然升。

运功:元气下陷之证,气出不臭是也。因闭气行功,不能转升故耳。当存归元法,运周天七日,见效。有用功通尾闾及夹脊双关之后,不能招摄而坠者,宜用静功返照,自然升顶,不必执着。

小水迟滞导引法:搓小纸捻入鼻中,俟打喷嚏,小水自通,此治闭塞。若迟塞,多搓掌心及涌泉穴,退火安静,或行运法,效。

运功及小肠证同治,从归元法。旋运而下,旋至病处,多运数十回,复繞而上,撤而散之,周而复始,如法渐行,谷道去浊,提回守静。

溺管泄气导引法:用指按坎穴,搓运二十四下,意从灵物顶上吸气一口,转河车周天,一九数归元,又提行三九而吐纳,兼用运功效。

运功:此证感于坐功之人,当凝想气海半晌后,默运旋转,动中又静,念念不忘,其气自收。

归元诀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从左而右,先运脐轮,收而放,放而复收,以还本位,不离这个,念自归真矣。

医案

《儒门事亲》曰:戴人过曹南省亲,有姨表兄病大便燥濇,无他证,常不敢饱食,饱则大便极难,结实如铁石,或三五日一如圊,目前星飞,鼻中血出,肛门连广肠痛,痛极则发昏,服药则病转剧烈,巴豆、芫花、甘遂之类皆用之,过多则困,泻止则复燥,如此数年。遂畏药性暴急不服,但卧病待尽。戴人过,诊其两手脉息,俱滑实有力,以大承气汤下之,继服神功丸、麻仁丸等药,使食菠薐葵菜及猪牛血作羹,百余日,充肥,亲知见骇之。呜呼!粗工不知燥分四种:燥于外则皮肤皱揭,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鼻焦干,燥于下则便溺结闭。夫燥之为病,是阳明化也,水液寒少故如此。然可下之,当择之药。如巴豆可以下寒,甘遂、芫花可以下湿,大黄、(石卜)硝可以下燥。《内经》曰:辛以润之,咸以软之。《周礼》曰:以滑养窍。

顷有老人年八十岁,脏腑濇滞,数日不便,每临后时,目前星飞,头目昏眩,鼻塞腰痛,积渐始减,纵得食,便结燥如弹。一日,友人命食血脏葵羹油渫菠薐菜,遂顿食之,日日不乏,前后皆利,食进神清,年九十岁,无疾而终。《图经》云:菠菜寒,利肠胃。芝麻油炒而食之,利大便。葵宽肠,利小溲。年老之人,大小便不利,最为急切,此亦偶得泻法耳。

太康刘仓使病大便少而频,日七八十次,常于两股间悬半枚壶卢,如此十余年。戴人见之而笑曰:病既频而少,欲通而不得通也,何不大下之?此通因通用也。此一服药之力。乃与药大下三十余行,顿止。

《东垣十书》曰:昔长安有大贾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大坚硬如石,壅塞之极,腿脚肿胀,破裂出黄水,双睛凸出,昼夜不得眠,饮食不下,苦痛不可名状,求予治之。因问受病之始,如病不渴,近苦呕哕,众医皆用治中满利小便淡渗之药。急难措手,乃辞归,从夜至旦,耿耿不寝,穷究其理。忽记《素问》有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此病小便癃闭,是无阴而阳气不化者也。凡利小便之药,皆淡味渗泄为阳,止是气药,阳中之阴,非北方寒水阴中之阴所化者。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北方之阴,肾水不足,故膀胱、肾之室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非隔上所生也。独为关,非格病也。洁古老人曰:热在下焦,填塞不便。是治关格之法。今病者内关外格之病悉具,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随处以禀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气味俱阴者,黄蘗、知母、桂为引用,丸如桐子大,沸汤下二百丸,服药少时,须臾前阴如刀刺火烧之痛,溺出如瀑泉涌出,卧具皆湿,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予惊喜曰:大哉圣人之言!岂可不遍览而执一者也!其证小便闭塞而不渴,时见躁者是也。凡诸病居下焦,皆不渴也。二者之病,在气在血,最易分别。

《丹溪心法》曰:杨淳三哥大便秘濇,小便如常,咽塞不通,食下便有痰出,脉濇,左右手同,此血虚肠燥为脾约病甚者,人参散主之。

一妇人脾痛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以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煎柤吞之。

吕仲年六十六岁,病伤寒得汗,热退后,脉尚洪,此洪脉作虚脉论,与人参、黄芪、白朮、炙甘草、当归、芍药、陈皮数日,其脉仍大,未收敛。又小便不通,小腹下妨闷,颇为所苦,但仰卧则点滴而出。予曰:补药服之未至。前药倍加黄芪、人参大剂与服,两日小便方利。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医用通利药而反剧。丹溪曰:此积痰也。痰积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乃以吐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然此可见癃淋又不独主于经病也。

马希圣年五十余,性嗜酒,常痛饮,糟粕出前窍,便溺出后窍,六脉皆沉濇,与四物汤加海金沙、木香、槟榔、木通、桃仁,服而愈。此人酒多而肆气,酒升而不降,阳极虚,酒湿积久生热,煎熬血干,阴亦大虚。阴阳偏虚,皆可补接。此人中年后阴阳俱虚时暂可活者,以其形实,酒中谷气尚在。三月后,其人必死。后果然。

一人年四十,口干溺数,春末得之,夏求治,脉俱濇,右略数而不弦,重取似大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强,然濇却多于右,喜二尺皆不甚起,当作饮食厚味生热,此谓之痰热。禁其厚味,降火以清金,抑肝而补脾,三补丸二十一粒,元明粉五粒,阿胶五粒,姜汤吞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汤加参、朮、陈皮、生甘草、五味、麦门冬煎服,一日三次,与丸药间服之。一二日,自觉清快,小便减三之二,口不干,止渴未消,头运眼花,久坐则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减川芎,加参、芪、白朮、牛膝、五味、炒蘗、麦门冬,煎调六一散。反觉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药。

一妇转胞小便闭,脉似濇,重取则弦,左稍和,此得之忧患。濇为血少气多,弦为有饮,血少则胞不举,气多有饮,中焦不清而溢,则胞知所避而就下故坠。以四物汤加参、朮、半夏、陈皮、甘草、生姜,空心饮,随以指探吐之。俟气定又与,至八贴而安。此恐偶中,后又治数人,皆效。

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药太过,遂致闭塞,点滴不出。予以其胃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一服而通。因先多用利药,损其肾气,遂致通后遗尿,一夜不止,急补其肾,然后已。

《卫生宝鉴》曰:中书右丞合刺合孙病小便数而欠,日夜约去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至元癸未季春下旬,予奉圣旨治之,遂往诊视。脉得沉缓,时时带数,尝记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濇少,一也,宜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濇而不行,二也,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濇,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也。今右丞平居膏粱,湿热内畜,不得施化,膀胱窍濇,是以起数而见少也。非渗泄分利,则不能快利。遂处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汤。《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畜,脐胀腹满,当须缓之。缓之必以甘淡为主。是用茯苓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窍,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为臣。脾恶湿,湿气内畜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用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朮为佐。咸入肾,咸味下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泻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润燥,此为因用,故以二物为使。煎用长流甘烂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行也。两服减半,旬日良愈。

《医学正传》曰:本邑赵德秀才之母,年五十余,身材瘦小,得大便燥结不通,饮食少进,小腹作痛。召予诊治。六脉皆沉伏而结濇,予作血虚,治用四物汤加桃仁、麻仁、煨大黄等药,数服不通,反加满闷。与东垣枳实导滞丸,及备急大黄丸等,药下咽,片时即吐出,盖胃气虚,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药耳。遂以备急大黄丸,外以黄蜡包之,又以细针穿一窍,令服三丸。盖以蜡匮者,制其不犯胃气,故得出幽门,达大小肠取效也。明日,下燥屎一升许。继以四物汤加减作汤,使吞润肠丸。如此调理月余,得大便如常,饮食进而平安。

予族孙因出痘,大便闭结,由病至痘疮愈后,不如厕者,凡二十五日。肛门连大肠不胜其痛,叫号声达四邻。外医及予二三人,议用皂角末及煎蜜导法,服以大小承气汤及枳实导滞丸、备急丸,皆不效,计无所出。予曰:此痘疮余毒,郁热结滞于大小肠之间而然。以香油一大盏令饮,自朝至暮,亦不效。予画一计,令侍婢口含香油,以小筒一个,套入肛门,以油吹入肛内,过半时许,病者自云,其油入肠内,如蚯蚓渐渐上行,再过片时许,下黑粪一二升,止。困眠而安。

修德翁年七十,秋间患小便不通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一方,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至微之物,而有回生起死之功,故录以为济利之一助云。

《医学纲目》曰: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令服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安。此药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用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苓、当归、龟甲酢炙各一两为末,以人参汤调下二钱。

《医宗必读》曰:少宰蒋恬庵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结四日,腹中胀闷,服大黄一钱,通后复结。余曰:肾气衰少,津液不充,误行疏利,是助其燥。以六味丸料,煎成加人乳一锺、白蜜五钱,三剂即通,十日而康复。

文学顾以贞,素有风疾,大便秘结,经年不愈,始来求治。余曰:此名风秘。治风须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补汤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风、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后,永不复患。以手书谢曰:不肖道力,僻处穷乡,日与庸人为伍,一旦撄非常之疾,困苦经年,靡剂不尝,反深沉痼,遂就治神良,乍聆指教,肺腑快然。及饮佳方,百日以来,沉疴顿释,今日幸生归矣。凡仰事俯育,俦非意外之庆,则俦非台翁之赐哉?全家额手尸祝湛恩。乞附名案尾,以志感忱,幸甚!

方伯张七泽夫人,患饮食不进,小便不禁。余曰:六脉沉迟,水泉不藏,是无火也。投以八味丸料,兼进六君子加益智、肉桂。二剂减,数剂安。

文学俞元倩忧愤经旬,忽然小便不禁,医皆以固脬补肾之剂投之,凡一月而转甚。余谓之曰:六脉举之则软,按之则坚,此肾、肝之阴有伏热也。用牡丹皮、白茯苓各二钱,若参八分,甘草梢六分,黄连一钱,煎成,调黄鸡肠,与服六剂而安矣。有吴门医者云:既愈当大补之。数月后,仍复不禁,再来求治。余曰:肝家素有郁热,得温补而转炽。遂以龙胆泻肝汤,加黄鸡肠服之,四剂即止。以四君子加黄连、山栀,一月而痊。

郡守王镜如痰火喘嗽正甚时,忽然小便不通,自服车前、木通、茯苓、泽泻等药,小腹胀闭,点滴不通。余曰:右寸数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惟用紫菀五钱,麦冬三钱,五味十粒,人参二钱。一剂而小便涌出如泉。若淡渗之药愈多,则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

先兄念山,谪官浙江按察,郁怒之余,又当盛夏,小便不通,气高而喘。以自知医,服胃苓汤四贴,不效。余曰:六脉见结,此气滞也。但用枳壳八钱,生姜五片,急火煎服,一剂稍通,四剂霍然矣。

孝廉俞彦直修府志劳神,忽然如丧神守,小便不通。余诊之曰:寸微而尺鼓,是水涸而神伤也。用地黄、知母各二钱,人参、丹参各三钱,茯苓一钱五分,黄蘗一钱。二剂稍减,十剂而安。

《薛己医案》曰:一人大便素结,服搜风顺气丸,胸膈不利,饮食善消,面带阳色,左关尺脉洪而虚。余曰:此足三阴虚也。彼恃知医,不信,乃服润肠丸,大便不实,肢体倦怠。余与补中益气、六味地黄,月余验,年许安。

都宪孟有涯气短痰运,服辛香之剂,痰甚遗尿,两尺浮大,按之如无。余以为肾家不能纳气归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剂而愈。

一老儒有风热,饮食如常,大便十七日不通,肚腹不胀,两尺脉洪大而虚,此阴火内烁津液,用六味丸二十余剂,至三十二日始欲去,用猪胆润而通利。

一妇人年七十有三,痰喘内热,大便不通,两月不寐,脉洪大,重按细微,此属肝肺肾亏损。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遥散,各三十余剂。计所进饮食百余碗,腹始痞闷,乃以猪胆汁导而通之,用十全大补调理而安。若间前药,饮食不进,诸证复作。

一男子年五十余,因怒少食,大便不利,服润肠丸,大便闭结,胸胁作痛,欲兼服脾约丸,肝脾肾脉浮而濇。余曰:此足三阴精血亏损之证也。东垣先生云:若人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难者,用脾约丸。若人阴血枯槁,内火燔烁,肺金受邪,土受木伤脾,肺失传,大便闭而小便数者,用润肠丸。今滋其化源,则大便自调矣。如法果验。

一儒者,怀抱郁结,复因场屋不遂,发热作渴,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服清热化痰行气等剂,前证益甚,肢体倦怠,心脾二脉濇滞,此郁结伤脾之变证也。遂用加味归脾汤,饮食渐进,诸证渐退。但大便尚濇,两颧赤色,此肝肾虚火,内伤阴血,用八珍汤加苁蓉、麦冬、五味,至三十余剂,大便自润。

一男子所患同前,不信余言,服大黄等药,泄泻便血,遍身黑黯,复求治。余视之曰:此阴阳二络俱伤也。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辞不治,后果然。

职方陈莪斋年逾六旬,先因大便不通,服内疏等剂,后饮食少思,胸腹作胀,两胁作痛,形体倦怠,两尺浮大,左关短濇,右关弦濇。时五月请治,余意乃命门火衰,不能生脾土,而肺金又克肝木,忧其金旺之际不起。后果然。

刘天锡内有湿热,大便滑利小便濇滞,服淡渗剂,愈加滴沥,小腹腿膝皆肿,两眼胀痛。此肾虚热在下焦,服淡渗导损阳气,则阴无以化。遂用地黄、滋肾二丸,小便如故;更以补中益气加麦门、五味兼服而愈。

一富商,饮食起居失宜,大便干结,常服润肠等丸。后胸腹不利,饮食不甘,口干体倦,发热吐痰。服二陈、黄连之类,前证益盛,小便滴沥,大便泄泻,腹胀少食。服五苓、瞿麦之类,小便不通,体肿喘嗽。用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而愈。

大司徒许函谷,在南银台时因劳发热,小便自遗,或时不利,余作肝火,阴挺不能约制。午前,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黄蘗、知母,午后服地黄丸,月余全安。

司徒边华泉,小便频数,濇滞短赤,口干唾痰,此肾经阳虚热躁,阴无以化,用六味、滋肾二丸而愈。

考功杨朴庵,口舌干燥,小便频数,此膀胱阳燥阴虚。先用滋肾丸以补阴而小便愈,再用补中益气、六味地黄以补肺肾而安。

一儒者发热无时,饮水不绝,登厕则小便濇痛,大便牵痛,此精竭所致,用六味丸加五味,又补中益气,喜其谨守得愈。若肢体畏寒,喜热饮食,用八味丸。

刘大参年逾六旬,形气瘦弱,小便不禁或频数,内热口干,或咳痰喘运。余以为肺肾气虚,用六味丸、益气汤以滋化源。彼不信,反服补阴降火濇精之剂,阴窍作痛,或小便不利。仍服前药,不两月而愈。

《证治准绳》曰:甲午秋治一妇人,年五十,初患小便濇,医以八正散等剂,展转小便不通,身如芒刺加于体。予以所感霖淫雨湿,邪尚在表,因用苍朮为君、附子佐之发其表,一服即汗,小便即时便通。

马参政父年八旬,初患小便短濇,因服药分利太过,遂致闭塞,涓滴不出。予以饮食太过,伤其胃气,陷于下焦,用补中益气汤,一服小便通。因先多利药,损其肾气,遂致通后遗尿一夜不止,急补其肾,然后已。凡医之治是证,未有不用泄利之剂者,安能顾其肾气之虚哉?表而出之,以为世戒。

有瘀血而小便闭者,宜多用牛膝。《本事方》云:顷在毗陵有一贵官妻妾,小便不通,肚腹胀痛不可忍。众医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类,数种皆治,不通,病愈甚。予诊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药不可去。乃用桃仁煎,初服至日午,大痛不可忍卧,少顷,下血块如拳者数枚,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药猛峻,气虚血弱者,宜斟酌之。

《医方考》曰:宋季饶医熊彦诚,年五十五岁,病前后便溺不通,五日腹胀如鼓,同辈环视,皆不能措力。与西湖妙果僧慧月相善,遣信邀至诀别。月惊驰而往,于钓桥逢一异客,揖之曰:方外高人,何孑孑走趋若是?月曰:一善友久患秘结,病危急,欲往问。客曰:易事耳。待奉施一药。即脱靴入水,探一大螺而出。曰:事济矣。抵家,以盐半匙,和壳生捣,置病者脐下一寸三分,用宽帛紧系之,仍办溺器以须其通。月未以为然,姑巽谢之。至熊家,彦诚昏不知人,妻、子聚泣。如诸医无他策,慢使试之,曾未安席而暴下。诸医愧叹而散。月归访异人,无所见矣。熊后十六年乃终。昆谓便溺不通者,热秘之也。大螺性寒而善分清散,浊水之中,一着大螺,便能澄彻。剂之以盐,取其善润而已。

《寓意草》曰:姜宜人得奇证,简《本草经疏》治交肠用五苓散之说,以为神秘。余见之,辨曰:交肠一证,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专为通前阴而设也。若此证闭在后阴,二便俱从前阴而出,拟之交肠,诚有似是实非者。况交肠乃暴病,骤然而气乱于中。此证乃久病,以渐而血枯于内,有毫厘千里之不同,安得拟之?原夫疾之所始,始于忧思,结而伤脾。脾,统血者也。脾伤则不能统摄,而错出下行,有若崩漏,实名脱营。脱营病,宜大补急固。乃误认为崩漏,以凉血清火为治,则脱出转多。不思天癸已尽,潮汛已绝,万无是病。其年高气弱,无血以实漏 者,毫不念也。于是胞门子户之血,日渐消亡,势不得不借资而仰给矣。借资于大肠,转将大肠之血,运输而渗入胞囊。久之,大肠之血亦尽,而大肠之气附血而行者,孤而无主,为拳为块,奔腾涣散,与林木池鱼之殃祸同矣。又如救荒者,剥邻国为立尽之墟所不顾矣。犹未也。仰给于胃脘,转将胃脘之血,吸引而渗入胞囊,久之胃脘之血亦尽,下脱之血,始无源自止。夫胃脘之血,所以荣周身而灌百脉者,今乃暗归乌有,则苞稂失润而委离足忧。血尽而止,较之血存而脱,又倍远矣。故血尽然后气乱,气乱然后水谷舍故趋新,舍宽趋隘。江汉两渠,并归一路,身中为之大乱,势必大肠之故道复通,乃可拨乱返治,与五苓一方,全无干涉。又况水谷繇胃入肠,另有幽门,泌别清浊,今以渗血之故,酿为谷道,是幽门辟为坦径矣,尚可用五苓再辟之乎?又况五苓之劫阴,为亡血家所深戒乎?今之见一病,辄有一药横于胸中,与夫执成方奉为灵秘者,大率皆误人者也。若宜人之病,余三指才下,便问曰:病中多哭泣否?婢媪曰:时时泣下。乃知脏燥者多泣,大肠方废而不用也,交肠云乎哉?今大肠之脉,累累而现于指,可虞之时,其来春枣叶生乎?枣叶生而言果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