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校注医醇剩义>五脏传腑之咳

《校注医醇剩义》五脏传腑之咳·

经曰∶五脏咳久,传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胃乃脾之妻,故脾咳必传于胃。胃受邪则水谷不安,故发呕。长虫常处胃中,呕甚则胃气逆而不降,故长虫亦随气而出也。加味二陈汤主之。

加味二陈汤(自制)橘红(一钱)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二钱)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枳壳(一钱)砂仁(一钱) 苏梗(一钱)花椒子(二十四粒) 姜(三片)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胆为清净之腑,肝邪中之,则胆不安,而汁内沸,故所呕皆苦水。西清汤主之。

西清汤(自制)桂枝(五分)栀子(一钱五分姜汁炒) 苏子(一钱五分) 桑皮(二钱)杏仁(三钱)橘红(一钱)半夏(一钱)茯苓(二钱)蒺藜(三钱)郁金(二钱) 姜(三片)

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肺与大肠,庚辛金也。风阳外烁,肺热移于大肠,更兼风入空窍,宜其咳而遗矢矣。当培土化热,兼以熄风,回风养脏汤主之。

回风养脏汤(自制)沙参(四钱) 苏子(一钱五分)枳壳(一钱)前胡(一钱)桑叶(一钱)茯苓(二钱)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橘红(一钱) 贝母(二钱)荷叶蒂(一枚)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小肠下口接大肠之上口,小肠化则大肠通,小肠咳则气达于大肠,故下焦之浊气不时宣泄也。洁宫汤主之。

洁宫汤(自制)沙参(四钱)茯神(二钱)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归身(二钱)麦冬(二钱) 贝母(二钱)橘红(一钱)半夏(一钱)白术(一钱)砂仁(一钱) 姜(三片)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膀胱为津液之腑,咳则气不能禁而遗溺也。加味茯菟汤主之。

加味茯菟汤(自制)茯苓(三钱)菟丝(四钱)杜仲(三钱) 破故纸(一钱五分)当归(二钱)贝母(二钱)橘红(一钱)半夏(一钱)白术(一钱)杏仁(三钱) 核桃肉(二枚过口)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久咳则三焦俱病。聚于胃者,胃为五脏六腑之本也。关于肺者,咳必动肺,面浮气逆,皆肺病也。通理汤主之。

通理汤(自制)当归(二钱)茯苓(二钱)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枳壳(一钱)橘红(一钱)半夏(一钱) 浓朴(一钱)青皮(一钱) 桑皮(二钱)砂仁(一钱) 苏子(一钱五分) 姜(三片)

先生批《医学心悟》云∶“喘病甚多,而皆非善症。治喘之法,不过一降一纳尽之。上焦之有余者降之,使不得反逆,而清肃之令行矣。下焦之不足者纳之,使归其窟宅,而根本之园地固矣。”先生所批,较叶香岩所谓实喘在肺、虚喘在肾之意,更为明显。祖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