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疾病预测>第二节 络诊先兆意义

《中医疾病预测》第二节 络诊先兆意义·

中医古时络脉诊查部位比较广泛,凡浅表络脉显露者皆属之,遍身络诊包括鱼际络诊、指络诊、舌下络诊、指甲络诊及耳廓络诊等,通过浅表络脉的络色及络形的变化可以预测疾病的状况。

络诊在《内经》中早有应用,通过络色的变化预测寒热虚实。如《素问·经络论》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五色俱见者,谓之寒热。”《灵枢·经脉》篇亦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他,还有手臂等也有述及,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臂多青脉,曰脱血”。另外,络形的改变亦作为诊断依据,在《内经》也有许多记载,如《灵枢·论疾诊尺》曰:“婴儿病……耳间青脉起者,掣痛。”

此外,根据络脉的满溢、长短、有无,可预知脏腑的虚实寒热,如《素问·痿论》曰:“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灵枢·经脉》曰:“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络脉尤能预报瘀血病证,传统的“久病入络”说明络脉是许多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然而疾病往往是“初病入络”的,络脉能最早反映疾病的信息。通过络脉色泽及形态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瘀血疾患,如《内经》记载:“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灵枢·经脉》)及“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素问·调经论》)以上说明络诊有一定的预报价值,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