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疾病预测>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中医疾病预测》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老年性精神病的大脑器质性疾患——不明原因的脑萎缩所导致的精神病;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为脂质代谢所引起的脑供血障碍。二者的共同后果皆为——痴呆,故均以智力衰退为早期信号,以健忘、尤其为近事遗忘、人名遗忘为报标症。当然二者的早期先兆也不尽相同……

一、概述

老年性精神病系脑萎缩、尤以额叶萎缩为主,导致的精神衰退性疾病,主要以智能的衰退为特征,尤以记忆障碍及遗忘为显着,进一步发展即为痴呆、妄想、甚至自杀。老年性精神病为躯体、精神的器质性衰退,因此大多为进行性的及不可逆性的。

老年性精神病大脑发生萎缩,严重者脑重量可低于800克,脑回变平,脑沟增宽,脑室扩大,并伴随脑代谢、细胞生化(包括核糖核酸等代谢)的退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萎缩产生的原因,至今不明,老年性精神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并非老年人皆可罹患,但近代老年性精神病已逐渐增加,占精神病入院人数的1/3左右。

老年性精神病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不是一个病,但可以有共同的结局——痴呆。同样导致大脑慢性进行性缺氧、缺血变化,但产生机制不同。前者为原因不明的脑萎缩,后者则是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良所致,二者可并见,因此有时极难鉴别。

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代随着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膳食性质趋向于肉类、蛋、脂类、酒类。因此,发病率近代有上升趋势,主要病机是由于脑动脉管壁硬化之故。本病世界发生率及我国罹患率均较高,且和遗传素质有关。

老年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由于肾衰血瘀导致髓海不足之故。人体40岁以后肾气即开始衰减,如《素问·上古天真篇》曰:“五八(40岁),肾气衰。”人脑为髓所充,脑髓为肾精所化,故肾亏则髓减,如《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急安卧”。因此脑髓的充盈损减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灵枢·本神》篇曰:“肾藏精,精舍志”,《素问·调经论》曰:“肾藏志”。志者,“又记也,与志同。”(《左传》注)说明记忆与肾的关系密切。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皆以健忘为先兆信号,道理即在于此。

又老年气虚血瘀导致脑供血不良而渐萎缩,故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说:“脑气虚,脑缩小。”

以上说明老年性精神病的脑萎缩导致的智力减退及记忆丧失,皆与肾的亏损有直接关系。至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中医认为与痰瘀作祟有关,由于平素饮食不当或脾虚失运,致痰浊内生,痰瘀壅聚脉管而成,多发生于体肥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详见本书第六十一章第二节,眩晕先兆)。

二、老年性精神病及脑动脉硬化性

精神障碍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老年性精神病

1.早期先兆 提早出现衰老征象,如精力下降,性欲减退,发白牙落等症,并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兴趣减退,易动感情及迟顿等现象,潜证约持续2~3年。

阻截治则 宜补肾逐瘀、温督(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方予益脑饮党参益智仁、菖蒲、远志、紫丹参红花甘草

2.典型征兆 主要为智力,尤以记忆力的进行性减退以及进行性的人格衰退(呆板、孤癖、自私、迟顿、淡漠、忧郁)和隐藏着的日愈加重的痴呆。并伴随有明显的早老,最后逐渐发展为痴呆、妄想甚至谵妄。

处治 宜通络化瘀益脑,方予益脑饮加味角霜、龟板、菟丝子、党参紫河车益智仁、菖蒲、郁金、紫丹参红花甘草。偏肾水亏者酌加女贞子知母以滋肾水。

(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1.早期先兆 呈类神经衰弱症,即失眠、头昏、乏力、易激动等症,属于脑衰弱综合征,伴有情感易激动及近事遗忘、尤以人名遗忘为著,但智力、理解力及分析力等并无明显减退。与老年性精神病的区别是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为痰瘀挟风,因此早期先兆有一过性眩晕、肢麻、目眩等症。另一特点为人格改变不如老年性精神病明显,临床症状并不和脑病理成正比,因此潜伏期可长达十余年。此外,可伴有心、肾等其它部位动脉硬化症可帮助鉴别。

阻截治则 宜豁痰化瘀,方予软脉消脂汤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山楂丹参天麻、生、熟地、泽泻荷叶灵芝。另服白金丸:白矾郁金

2.典型症状 呈脑衰弱综合征,即头昏、头痛、头重、失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以后逐渐加重,并以情感障碍及强制性哭笑为特征,遗忘特征由近事遗忘发展至妄想→痴呆→甚至意识障碍。

处治 宜熄风豁痰、益气化瘀,肝阳上亢者平肝潜阳、育阴息风,方予息风豁痰合剂竹茹枳实陈皮泽泻山楂丹参郁金甘草,或镇肝熄风汤化裁:代赭石、生地、玄参龙骨牡蛎茵陈、法半夏竹茹竹沥胆南星丹参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