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外科学>第一节 舌菌

《中医外科学》第一节 舌菌·

舌菌是以舌体赘生肿块如菌,坚硬溃烂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即舌岩。纱》科真诠》云:“舌岩,舌根腐烂如岩。”《尤氏喉科秘书·舌菌》云:“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生舌上,或如木耳,或如菌状,其色红紫。”本病在口腔岩症中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晚期常累及颈、颌部,预后不佳。相当于西医的舌癌。

[病因病机]

主要因心脾郁火或外感热毒,痰火瘀毒结滞所致。舌为心之苗,七情内伤,气郁化火,火性炎上,循经上行于舌;或思虑伤脾,脾气久郁,化火生痰;或外感热毒,或嗜烟日久,火毒熏灼,均可导致舌部经络阻塞,气血瘀滞,火毒痰瘀互结为舌菌。

[诊断]

多发于40岁以上,男多于女。好发于舌中1乃的边缘部位,其次为舌根、舌面及舌尖部。口腔粘膜白斑、卫生不良、经久不愈的溃疡、假牙等长期慢性刺激,都可能诱发本病。

初起在舌部生一硬结,形如豆粒,逐渐形成肿块,按之坚硬,或如菌状,头大蒂小。继而在其中心区出现边缘隆起之小溃疡,渐向深部和周围发展,状若泛莲,或如鸡冠,疼痛难忍,流涎臭秽,触之易于出血。由于舌活动不便利,可致进食及言语困难。随着病变范围增大,有时可导致牙关紧闭。久之可穿腮透舌,延及颈颌,结块肿大而坚硬疼痛。晚期由于舌不能转动,饮食难下,体质日渐衰败而死亡。

[鉴别诊断]

一、舌疮为发于舌的溃疡,多见于舌尖、舌边,发病快,病程短,初起即疼痛明显,溃疡周围柔软,局部不高突。常为多发性,或有反复发作。

二、结核性溃疡多发生在舌背部,溃疡表浅,软,边缘不整齐,表面粗糙,色灰黄污浊,疼痛显著,触之更甚。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心脾郁火舌体肿物坚硬,如菌如豆,或有腐烂,流涎秽臭,疼痛难忍;伴心烦失眠,口渴尿赤;舌尖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心脾郁火循经上攻,结于舌部,火毒蕴络,故舌体肿物坚硬,疼痛难忍;火毒炽盛,热盛肉腐,故有糜烂;热毒熏灼,故流涎秽臭;心主神明,心火盛则扰乱神明,故心烦失眠;火易伤津,故口渴;心移热于小肠,故尿赤;舌尖红、苔黄、脉数均为火热之象。

治法:清心降火,解毒化郁。

方药:导赤散加减。

(二)脾胃火毒舌体胖大,肿块凸起坚硬,增大较快,糜烂溃疡,味臭难闻;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苔黄腻而厚,脉滑数。

辨证分析:脾胃火盛,热毒蕴结,阻络蚀肉,故舌体胖大,肿块凸起坚硬,增大较快,糜烂溃疡,味臭难闻;火毒炽盛,故发热;火盛伤津,故口渴、便秘、尿黄;苔黄腻而厚、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泄火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三)阴虚火旺舌紫赤肿痛,溃烂臭秽,转动不便,妨碍进食;伴身热口渴、日渐消瘦;苔黄,脉细数。

辨证分析:肾阴亏损,水不制火,相火上炎,火毒蕴结于唇,故舌紫赤肿痛;热盛肉腐,故溃烂臭秽;舌肿痛溃烂则转动不便而妨碍进食。以致摄取营养不足,身体日渐消瘦;身热、苔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四)气血两虚舌体溃烂,甚则穿透舌体,侵犯腮部;伴饮食难下,身体消瘦,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脉沉细无力。

辨证分析:热毒久蕴,热盛肉腐,故舌体溃烂,甚则穿舌透腮;舌不能卷送食物,故饮食难下,致胃中空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故身体消瘦;血不荣面,故面色无华;唇舌淡红、脉沉细无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二、外治法

对不宜手术者,初期用玉枢丹外敷;舌体溃烂者,搽青吹口散或锡类散;溃疡出血不止者,用蒲黄炭、芦荟马勃等研末外敷。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

[预防与调摄]

1.注意口腔卫生,去除龋齿、坏牙,纠正不合适的假牙及牙托。

2.积极治疗舌粘膜白斑、慢性溃疡。

3.避免精神刺激,戒烟。

[结语]

舌菌相当于西医的舌癌。其特点是:早期舌体肿物形如豆粒而质硬,溃烂后形成坚硬而高低不平的溃疡。应与舌疮、结核性溃疡相鉴别。心脾郁火证,治宜清心降火、解毒化郁,方用导赤散加减;脾胃火毒证,治宜清泄火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