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诊断学>二、血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二、血病辨证·

血的病证表现很多,因病因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别,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证候。

(-)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血虚证的形成,有禀赋不足;或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或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不愈;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因患肠寄生虫病而致。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经期错后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虚弱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赖血液之濡养,血盛则肌肤红润,体壮身强,血虚则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谈白色。

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所以头晕眼花。心主血脉而藏神,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而失眠。经络失滋致手足发麻,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女子以血为用,血液充盈,月经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经量减少,经色变淡,经期迁延,甚则闭经。

(二)血瘀证

血瘀证,是指因瘀血内阻所引起的一些证候。形成血瘀证原因有:寒邪凝滞,以致血液瘀阻,或由气滞而引起血瘀;或因气虚推动无力,血液瘀滞;或因外伤及其它原因造成血液流溢脉外,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所形成。

【临床表现】疼痛和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紧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肤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胀痛等。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证候分析】本证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证要点。由于瘀血阻塞经脉,不通则痛,故疼痛是瘀血证候中最突出的一个症状。瘀血为有形之邪,阻碍气机运行,故疼痛剧烈如针刺,部位固定不移。由于夜间血行较缓,瘀阻加重,故夜间痛甚。积瘀不散而凝结,则可形成肿块,故外见肿块色青紫内部肿块触之坚硬不消。

出血是由于瘀血阻塞络脉,阻碍气血运行,致血涌络破,不循经而外溢,由于所出之血停聚不得,故色呈紫暗,或已凝结而为血块。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利,肌肤失养,则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舌体、指甲青紫色暗等体征。瘀血内阻,冲任不通,则为经闭。丝状红缕、青筋显露、脉细涩等,皆为瘀阻脉络,血行受阻之象。舌体紫暗,脉象细涩,则为瘀血之症。

(三)血热证

血热证,是指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多因烦劳,嗜酒,恼怒伤肝,房室过度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咳血、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先期、量多、血热、心烦、口渴、舌红绛,脉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出血和全身热象为辨证要点。血热逼血妄行,血络受伤,故表现为各种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火热炽盛,灼伤津液,故身热、口渴。火热扰心神则心烦。热迫血行,壅于脉络则舌红绛,脉滑数。血分火热炽盛,有内伤外感之别。此处所指血热主要为内伤杂病。在外感热病辨证中,有热入血分的“血分证”亦是指血热。但于此处所指的血热在概念上完全不同。外感热病之血热,详见“卫气营血辨证”。

(四)血寒证

血寒证,是指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表现的征候。常由感受寒邪引起。

【临床表现】手足或少腹冷痛,肤色紫暗发凉,喜暖恶寒,得温痛减,妇女月经衍期,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紫暗,苔白,脉沉迟涩。

【证候分析】本证以手足局部疼痛,肤色紫暗为辨证要点。寒为阴邪,其性凝敛,寒邪客于血脉,则使气机凝滞。血行不畅,故见手足或少腹冷痛。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所以喜暖怕冷,得温痛减。寒凝胞宫,经血受阻,故妇女经期推迟,色暗有块。舌紫暗,脉沉迟涩,皆为寒邪阻滞血脉,气血运行不畅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