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杂法第九·
用针法∶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其后先,若存若立。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主。重则为补,轻则为泻。虽有分寸,得气即止,明堂偃侧,针讫皆无不灸。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道之,灸以温暖之。灸已,好须将护,生冷醋滑等,若不谨慎之,反增疾矣。
黄帝曰∶五脏、五行、五时,病何以故?岐伯曰∶假令春月和畅,条芳水渌,心荡意盈,神乱于内而形病于外,卒有西方飘风,凛然毛耸,因腠理开,不复得散,便居孙脉,孙脉满,流入络脉,络脉入大经,大经注腑,腑归脏,四时同然,故风病多归于心也。手心主灸,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故穴名近于木者属肝,穴名近于神者属心,穴名近于金玉者属肺,穴名近于水者属肾,是以神之所藏,亦各有所属,穴名府者,神之所集;穴名门户者,神之所出入;穴名宅舍者,神之所安;穴名台者,神所游观。穴名所主,皆有所况,以推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故经云∶灸三壮者,即为足数也。
禁忌法∶凡灸头与四肢,皆不欲少,须熟,宜令灸,计壮满三百,足以愈病。头手足肉薄,若并灸,则血气绝于下,宜时歇。火气少时,令血气遂通,使火气流行,积数大足,自然邪除疾瘥也,乃止火耳。本经多云刺入三分,灸三壮,兹乃举其大纲,未尽圣心。且手足皮薄,炷小数少;腹背肉浓,炷大肉多,斯皆以意商量也,背欲热即为佳也。凡灸生熟,候人盛衰、老少、肥盛灸之。
凡微数之脉及新汗后,并忌灸。
凡孔穴,皆遂人大小,取手中指第一节为寸,男左女右。一云三寸者,盖一中指也。人年三十以上,若灸头不灸三里穴,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穴下气也。
一切病皆三里三壮,每日常灸下气,气止,停也。
凡灸法,先发于上,后发于下;先发于阳,后发于阴。凡针刺大法,在午时后,不欲午时前。
治冷痹胫膝疼,腰脚挛急,足冷气上,不能久立。有时厌厌嗜卧,手脚沉重,日觉羸瘦,此名复连病,令人极无情地,常愁不乐,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宜灸之。当灸悬钟,穴在足外踝上三指当骨上,各灸随年壮,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取法以草从手指中纹横三指令至两畔齐,将度外踝从下骨头与度齐,向上当骨点之两脚令三姓人灸之。候天晴日,午后在门外四达道上灸之,神良。若年月久更发,依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灸七壮。
巨厥可百壮。
上管可二百壮。
中管可千壮。
下至五百壮。
下管可一百壮。
中守可一百壮。
阴交可三百壮。
中极可五百壮。
大椎可三百壮。
风门可二百壮。
魂门可五壮。
阳纲可五壮。
意舍可百壮。
肓门、胞门可各一百壮。
悬枢可五壮。
命门可七壮。
白环俞可三壮(又云一壮)。
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小肠俞、胆俞、大肠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膈俞
上五脏六腑俞皆得满一百壮。
肺募中府、心募巨阙、肝募期门、胆募日月、脾募章门、肾募京门、小肠募关元、三焦募石门、大肠募天枢、膀胱募中极、胃募中管。
上五脏六腑募,亦得满百壮。
鸠尾三十三壮三报之,巨阙五十壮,上管、胃管、建里、下管、水分、脐中各五十壮三报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五十壮,中极五十壮。
上从鸠尾下第一行皆得百壮,以此为大率。自外诸穴,或中病乃止,或取随年壮,以意商量也。
头维、脑户、风府、丝竹空、下关、耳中、螈脉、人迎、喑门、承泣、经渠、脊中、气冲、鸠尾、地五会、阴市、阳关、乳中、泉腋、伏兔、承光、天府、白环俞、石门。(女人忌灸。)
上二十四处,禁不可灸,大忌。
上关、左角、乳中、鸠尾、五里、承筋、复溜、颅息、缺盆、脐中、神庭、云门、伏兔、三阳络、然谷。
上十五穴,禁不可刺,大凶。
玉枕、维角、睛明、舌根、结喉、胡脉、天窗、神符、巨览(一作觉)、血海、足太阴、丘墟
上十二穴,无病不可灸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