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圣济总录>治消渴灸法

《圣济总录》治消渴灸法·

渴饮病,兼身体疼痛,灸隐白二穴,在足大趾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各三壮,甲乙经云,足太阴脉之所出也。

消渴咽喉干,灸胃腕下 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寸间中灸之。

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寸间灸之。

消渴咳逆,灸手厥阴,随年壮。

消渴咽喉干,灸胸堂五十壮,又灸足太阳五十壮。

消渴口干烦闷,灸足厥阴百壮,又灸阳池十壮,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两足小趾头,并灸项椎佳,又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又灸背上脾俞下四寸),当挟脊梁灸之,两处皆随年壮,又灸肾俞三处,又灸腰目在肾俞下三寸,亦挟脊骨两旁,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关元一处,又两旁各二寸二处,阴市二处,在膝上当伏兔上行三寸,临膝取之,或三二列灸,相去一寸,名曰肾系者。(黄帝经云伏兔下一寸,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此诸穴断小便更佳,不损阳气,亦云止遗溺也,太溪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阳行间大敦阳白涌泉,凡此诸穴,各一百壮,腹背两脚,凡四十七处,其肾俞腰目关元水道,此可灸三十壮,五日一报之,各得一百五十壮佳,涌泉一处,可灸十壮,大敦隐白行间,此处可灸三壮,余者悉七壮,皆五日一报之,满三灸止,灸诸阴而不愈,宜灸诸阳,诸阳在脚表,并灸肺俞募,按流注孔穴,壮数如灸阴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