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静而得之·
避暑于深堂大厦,为阴寒所遏,暑不得越,手足厥逆者,大顺散。霍乱者,六和汤、桂苓甘露饮。
大顺散干姜(一钱,炒)甘草(八分,蜜炒)肉桂(去皮)杏仁(去皮尖,各六分)
上为粗末,水煎温服,如烦躁,井花水调下。
按∶本方治夏月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清浊相干,阴阳气逆,霍乱吐泻,腹痛脉迟者主之。用干姜、肉桂,温胃而建中。甘草、杏仁,调脾而利气。非治暑之药,乃治饮冷受伤之剂也,若非饮冷,切勿执方。
六和汤
桂苓甘露饮(二方并见霍乱。)
达按∶暑与热,同义而异名。中暑,即中热也,何分之有?历代医家,乃有中暑、中热之分,吾不知其所谓。假如道中行人,酷日趱程;野中农夫,暄天劳力,津竭汗尽,咽喉如烧,饥未得食,渴未得饮,劳未得息,卒然昏冒,不省人事,身体发热,名为中热,虽谓之中暑,亦可也。至于素享富贵之人,其性不耐寒暄,每至暑月,即池亭水阁以安其身,浮瓜沉李以供其口,环冰挥扇,以祛其热,藤箪竹床以取其凉,炎蒸不来,清风满座,内有伏阴,外受凉气,汗不流而肌理密,阴愈侵而阳不发,卒然昏眩,寒热交作,呕吐腹痛,乃为夏月感寒,非中暑也。法当温以理其中,辛以散其表,不可执中暑之说,而用治暑之剂也。宜以生姜、葱白、木香、陈皮、羌活、紫苏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