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国医学通史>妇产科

《中国医学通史》妇产科·

一、晚清医家有关妇科病的论述

包岩(字蘅村),浙江湖州人,于1903年著《妇科一百十七症发明》。包氏对当时妇女所受形体之苦深表同情以经脉循行营运的原理说明缠足对女子的戕害,提倡天足,并从强国强种的意义与高度呼吁对妇女进行保护。他所编撰的《女科一百十七症发明》原书是竹林寺女科著作系统的一个刊本。竹林寺女科是浙江萧山县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自清初以来流传甚广,形成近代一大女科著作系统,并和绍兴钱氏女科、嘉兴陈氏女科、宁波宋氏女科合称“浙江女科四大家”。包氏在本书中详细阐明妇科辨证用药的机理,凡有心得,则在症下列“发明”一节以作论述,多能曲畅旁通。1909年陈莲舫(秉钧)纂《女科秘诀大全》,一名《女科实验秘本》,共分经脉(包括经带病)、胎前、临产、产后、杂证五卷。每病先引经典或前人论说,备述妇女病原,继参按语,殿以方药,次序井然,理法方药咸备。此书虽述而不作,但作即在述中。搜罗全面而又精萃,且贯穿着莲舫本人的学术见解,有益于后学。

二、民国妇科医家与著作

近代医家顾鸣盛,字滨秋,江苏无锡人。曾问业于丁福保,通中西医学,在发起组织医学团体及主编医学期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其《中西合纂妇科大全》(1918年)一书,共七卷,分调经、杂证、胎前、产后四门,予目一百七十余节。每节详论病源,分列“中医学说”、“西医学说”,二者比勘并观,颇能互相启发。严鸿志,辑著女科三种:《女科精华》、《女科证治约旨》、《女科医案选粹》、合《感证辑要》为《退思庐医书四种》,刊刻于1921年。其《女科证治约旨》凡四卷,在妇科诊断方面较他书为详。作者认为妇女每多隐疾,羞愧讳言,非神乎四诊,不能得到其病源。因此在妇科问诊方面,一问口渴,二问二便,三问经带,四问胎孕,五问产后;此外,如按脐间动气以诊冲任脉等,都体现了妇科特色。他主张“医药固须对证,而手术亦不可少。此产科学之所以宜兼讲手术也”。

清末民初医家陈稚泉(约1860~l930)对于妇科疾病因根据不同性格、体格类型予以不同治疗方面较前人更为重视。如他在所著《妇科心得》(1924年)调经门“不及期而经先期”项下,将该证按“赋性温和”、“性急躁多怒多妒”等不同心理类型,“形瘦”、“形胖”等不同体格类型予以不同治疗,并兼顾既往近代西医书刊的出版和医药学术团体病证用药情况。

朱南山(1872~1938)晚年致力于妇科,重视妇女婚孕育产和经带肿瘤等方面的保健防治及有关的胸腹诊断。曾手订妇科要诀以为门人法式;“一问年月二问经,及笄详察婚与亲;三审寒热汗和便,四探胸腹要分明;头痛腰酸多带下,味嗅辨色更须清;五重孕育胎产门,崩漏注意肿瘤症;六淫七情括三因,八纲九候祖先问;本病杂症弄清楚,十全诊治方得准”。他和严鸿志一样,认为胸是“虚里”的所在,欲辨别宗气的虚实,是必须诊察的;腹是冲任所在地,欲辨别孕育和瘕的病症,确定腹中胎儿生长的情况,也必须触按。为了准确地了解病情,得其究竟,他能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必要时从事胸腹的切诊。此外,在女子肝气郁结诊治方面,重视以乳胀为主要征象。陈筱宝(1872~1937)专长妇科,对宋代名医陈素庵《妇科医要》深有研究,诊病亦注重根据妇女特点进行四诊。善于体念病者精神所苦,劝喻譬解,以精神劝慰与药物治疗两者结合,多获良效。其学术见解,强调病人以元气为本,元气充沛,人体自能调节却病。妇科以调治血分为主,杂病以调肝为中心环节。滋血宜取流畅,行瘀宜取和化,顺气应取疏达。清不可寒凉。温不宜辛燥。这些都是在前人论述基础上结合临床的经验之谈。对于崩漏,主以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次第治之。张锡纯一生治验中有关妇科方面的案例颇多。后人从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辑出《女科要旨》三卷,涵括了女科医论、医话、医方、医案多方面内容。张山雷《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作为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妇科读本,后经多次印行,并于1934年重加厘订。

单以产科鸣世者以下几家。

《宋氏家传产科全书秘本》。据一九五一年《鄞县通志·文献志》甲上《人物》—《艺术纪略·宋氏女科》:“宋氏本鄞世家,前清有北川者,始以女科为名,著书一,颇出入《济阴纲目)。其后入曰紫清者,删繁就简,别有《秘录》,均未刊行”。《宁波府志》也说“宋北川,清代浙江宁波府人,精女科,有名于时”(浙江方言,博、北同音)。民国慈溪名医冯绍蘧于业师陈虬处得《宋氏博川产科全书》,而陈虬又得之甬江范文甫。后经冯氏编纂重订,共分四卷。卷一是宋氏产证论,卷二是宋氏方目,卷三是冯氏所著宋氏方评,卷四乃冯氏增辑的摩劳及产后效方。冯氏病时入袭西医之皮毛,昧中医之神髓。他虽然佩服西式产医器械的精良和手术术敏捷,但又称赞中医产科祟尚自然,顺应天地造化与人体天赋之本能。认为宋氏产科对于难产及产后各病莫不条分缕述,靡然无遗。他说当时西医产科分娩后,将产妇中恶露挤压殆尽,复以药水涤之,绷带扎之。产后虽无脐腹攻痛及恶露上冲之患,担身体赢弱的产妇,每因去血过多而难以康复或发生变证。不如中医产后用生化汤祛瘀化新,并能顺应血行之路以杜绝贼风细茵外侵产户。本书主要论述产后诸病,即以加减生化汤为主,因此方“视病加减,竭尽生化变化增损之能事,宜其收十全之效也”(近代中医珍本集·妇科分册,浙江科技出版社,1989)。张曜孙著有《产孕集》二卷,共十三篇。在具体孕期保健方面,既重视先天也重视后天因素,并指出孕期不可太逸,不可太劳,冬毋太温,夏毋太凉,食毋过饱,饮毋过多等原则(“孕忌第四”)。重视产后精神护理方面,重视产后调摄,提倡母乳喂养。曜孙的这些论述对于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及减少难产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包诚补遗,增加了治法方药。

近代时期妇产科有名医家及有影响的著作尚有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1886年)、程门雪《妇科学讲义》、恽铁樵《妇科大略》、秦伯未《妇科学》、时逸人《中国妇科病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