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典籍>中医词典>流痰

《中医词典》流痰·

病名。指骨关节慢性破坏性疾病兼有脓肿者。见清·余景和《外证医案汇编》卷三。该病起病很慢,化脓亦迟,溃后不易收口,因其脓形成后可以流窜,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称流痰。属于无头疽之一种。流痰好发于儿童和少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为最多,其次为下肢、上肢。根据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龟背痰、鹤膝痰、穿踝痰、穿拐痰、鸡胸痰、附骨痰、肾俞虚痰、环跳流痰等多个名称。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久病肾阴亏损,骨髓不充,或有所损伤以致气血失和,外邪乘虚而入,痰浊凝聚,留于骨骼,发为本病,症见初起局部酸胀微肿,隐隐作痛,不红不热;久则患处漫肿疼痛成脓,周围肌肉萎缩;后期由于阴亏火旺,可伴见午后潮热,盗汗,身困无力,食少等全身症状。溃后疮口可流出清稀脓液及败絮样物,久则疮口可呈凹陷,周围色紫,形成窦道,不易收口。治疗初应以补肝肾,温经化痰为主,可用阳和汤、小金丹之类;中期则宜扶正托毒;后期疮溃脓成,难以收口,当重扶正。气血亏损者,用人参养荣汤;阴虚火旺者,用大补阴丸之类。若窦道形成,应配合外用七仙条或千金散粘附药线插入管内。亦可采用手术疗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