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之一。因饮邪在肺所致。《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参见痰饮、支饮条。
舌尖白苔舌根黄苔。见于表邪将解而里热盛,宜清里热。若表证未罢者,宜先解表,后攻里,杂病见此舌,亦属里有实热。
病证名。小儿初生七日内,大小便有出血者,一般多为胎气热盛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心主血脉,心脏有热,热乘于血,血性得热,流散妄行,不依常度,其流渗于大小肠者,故大小便血也。”治宜清热止血。用地
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临泣;在足部者,称足临泣。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寒露后十五日,斗指戌,为霜降。言气肃露凝结而为霜矣。”霜降时我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
经穴名。代号GB44。《灵枢·本输》原名窍阴,《圣济总录》名足窍阴。属足少阳胆经。井(金)穴。位于第四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趾背神经,趾背动、静脉和趾底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主治偏头痛
书名。清·黄述宁撰。4卷。刊于1902年。其中医案2卷,多属内科杂病;后2卷主要是黄氏生平所用验方,有一定参考价值。本书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
指血中荣气有热而引起血肉腐坏,血气污浊不清。《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皮肤疡溃。”张志聪注:“胕,肉也。……有荣气胕热者,言有因风伤荣气,搏而为热,热出于胕肉之间……。”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指惊风而挟有痰者,临床特征为在惊厥发作的同时,眼黑而气短促。多因肺为火热所锢,痰气郁结,风木鸱张,所谓“金囚木旺”所致。宜以熄风豁痰为治。如羚角钩藤汤加减。
①病邪。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写血溢。”②病证。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