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脏咳

五脏咳

五脏中,除肺以外,其他脏的病变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累及于肺系发生咳证的病机。借以说明各脏在病理上相互转移的连系。《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示对咳嗽辨证论治不能局限于肺系(呼吸系统),必须顾及从肺连系各脏腑以及他脏累及于肺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 医学提举司

    元代医药机构名。其职责为:掌管医学教育,考核并选拔医生,校勘名医撰写的文章以及检查鉴定药材等。设提举和副提举,主管该机构。

  • 长虹贯日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乃赤脉虬丝,纵横粗细,上气轮而缠风轮,最不易治。”参见赤脉贯睛、赤丝乱脉证等条。

  • 疔翳

    病名。本病初起,身热憎寒,目赤疼痛,牵引眉棱、太阳痛楚异常,黑睛生白翳一颗,失治,其翳直钉入内,则混睛如障,赤丝环绕,昼夜不辨,为目翳之奇恶者,故称疔翳(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参见钉翳条。

  • 妊娠心悸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无外感症,忽然心悸如怔冲状,醒则烦闷,睡则多惊,或卧中言语恍惚,加之臌胀腹满,连脐急痛,坐卧不宁,气逆迫胎,皆血虚内热乘心故也。宜大圣茯苓散安心神,保胎定痛。”(茯苓

  • 睫毛的简称。详该条。

  • 种杏仙方

    方书名。4卷。明·龚廷贤撰。刊于1581年。作者收录简便验方,各方多系一、二味药组成。所用皆日常易致之物,按不同病症分为中风、中湿、脾胃等各类。但也杂有少数具有迷信内容的治疗方剂。现存明刊本。

  • 夏痿

    症名。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又名疰夏,一作注夏。《证治准绳·杂病》:“痿发于夏,俗名注夏。”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症见倦怠、四肢不举、赢瘦、不能食等。治当清暑益气

  • 厥阳独行

    出《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厥,指气逆失调,因阳气偏胜,阴分不能维系而孤阳上越。如高血压的肝阳上亢证,表现为面赤、汗出、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甚至昏仆、肢冷等。

  • 损伤瘀血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因跌扑、负重或其他外伤后血离经脉,流溢停于肢体组织内所致。症状可因瘀血部位,量之多少及时间久暂不同而异。如滞于肌肤则肿痛青紫;郁于营卫则血瘀而生热;积于胸胁则为胀闷;结

  • 王旭高医书六种

    丛书名。清·王泰林编撰。刊于1897年。包括《退思集类方歌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增订医方歌诀》、《医方歌括》、《薛氏湿热论歌诀》、《西溪书屋夜话录》。前四种共载方五百余首,以歌诀形式介绍《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