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泄利挟有表热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亦有指热泻者。参协热下利、夹热自利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泪空。即睛明,见该条。
骨科著作。王树梓主编。全书共8章,分总论、各论两部分。1~5章概述伤科学简史、关节基本结构、骨与关节常规检查、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等;6~8章以图解的方法分述上下肢骨折、四肢关节脱位等29种疾病的手法复
见《岭南草药志》。为鹰不泊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北宋儿科医家,又名季忠,字资钦,许昌(今河南许昌)人。因自幼屡患重病,经钱乙拯救治愈,遂致志于钻研钱乙的学术思想。1107年(大观初),于亲友间得钱乙有关婴幼论说以及医方等,并参酌当时流传京
书名。清·曹沧州撰。2卷。刊于1924年。上卷为内科杂证;下卷为五官、外科病证。曹氏擅治时症,论治多效法于叶天士。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多因风冷之气客于肌肤,搏于血气而成。患处作痒,略高出皮面,边缘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搔起白屑,久则皮肤顽厚。外搽癣药水或土槿皮酊。本病相当于体癣。
病名。见《五十二病方》。《灵枢·痈疽》:“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泣通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为急性化脓性疾患的总称
古病名。一作趺蹶。指一种行动障碍的病证。多因太阳经脉受伤所致。《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此太阳经伤也。”《金匮要略浅注》卷八:“得病因跌而致蹶,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痔横在肛门。”即肛裂。参见肛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