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书。清·高士宗撰述。1699年由高氏弟子据其讲稿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43篇,阐述病因、病理、诊治要则、用药及辨药大略。作者善于辨别疑似之证,力究疾病原委,治病反对拘泥成方,论述简要切实。后收入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又名鼻疳、鼻疳蚀、鼻疮、鼻、疳鼻等。小儿多患。多因肺胃积热,或由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所致。本症以鼻下两旁生疮,赤痒,或连唇生疮,渗液浸淫、糜烂为主,甚而波及鼻孔;间或伴有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即振颤法。见该条。
人体部位名。股指大腿,阴指内侧。大腿内侧称股阴。《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
即句漏。见该条。
出《神仙服食经》。即车前子,详该条。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疳疾外现于五官的证型。疳病新起的症状,外现于目、鼻、口齿等部位。《证治准绳》:“鼻下赤烂自揉,鼻头上有疮,渐绕耳生疮。今分走马疳,口齿疳,鼻疳,眼疳等。”
出《素问·刺禁论》。与解剖学同名器官同。为足阳明胃经所过。其中央有乳头,属肝;乳头周围有乳晕。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五膈之一。见《肘后备急方》卷四。多因恼怒太过,肝木乘脾所致。《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气鬲之为病,胸胁逆满,咽塞,胸鬲不通,恶闻食臭。”或见大小便闭涩,不时吐逆等。治用七气汤、四七汤等方。若见脾胃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