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产后重证之一。指在产前、产时或产后细菌侵入生殖器官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炎症反应。症见高热,恶寒,战慄,恶露多或有臭味成脓样等,多属产后发热,恶露不绝,热入血室等范畴。症状轻者宜清热解毒,逐瘀生新,用
指针刺得气后,以捻转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和次数的多少来分别补泻的方法。《灵枢·官能》:“泻必用员,切而转之……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现今一般以捻转幅度较小(180°左右),频率较慢,次数较少者
病证名。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一。多因情志不畅,气郁血滞,或经期涉水感寒,寒搏于血,血行涩滞,冲任阻闭,经血不能下达胞宫所致。症见经闭不行,面色紫黯,下腹疼痛拒按,或痛引胸胁。治宜开郁行滞,活血通经。方
见《安徽中草药》。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哲人。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父亲姚九鼎曾任职太医院。他继承医业,著有《脉法正宗》、《难经考误》、《药品征要》、《风疾必读》等书,皆佚。
同眶。眼眶。《素问·玉机真脏论》:“目匡陷。”《素问·刺禁论》:“刺匡上陷骨中脉。”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见六种新编条。
病名。出《素问·咳论》。《济生方·咳嗽》:“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是观之,皮毛始受邪气,邪气先从其合,然后传为五脏六腑之咳,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