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兔骨

兔骨

《中药大辞典》:兔骨

药材名称兔骨

拼音Tù Gǔ

出处《别录》

来源为兔科动物蒙古兔家兔等的骨胳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兔肉"条。

性味①《药性论》:"味甘。"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酸,无毒。"

功能主治治消渴,头昏眩晕,疥疮。

①《别录》:"主热中消渴。"

②《本草拾遗》:"主久疥,醋磨敷之。"

③《日华子本草》:"治疮疥,刺风。"

④《纲目》:"煮汁服,止霍乱吐利。"

⑤《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疯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6钱;或泡酒。外用:醋磨涂敷。

复方①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海上集验方》)

②治头昏眩晕:兔骨、响铃草、昏鸡头天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兔骨

药材名称兔骨

拼音Tù Gǔ

英文名Hare bone, Rabbit bone

别名蒙古兔、家兔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兔科动物蒙东北兔、华南兔、家兔、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Lepus sinensis Gray3.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Gmelin)4.Lepus tolai Pallas5.Lepus oiostolus Hodgson

采收和储藏:将兔杀死,取骨洗净,晒干或晾干。放在干燥处保存,注意防潮、发霉和虫蛀。

原形态1.东北兔,体形较大,长44-48cm,重1.5-2.5kg。耳较短,向前折不达鼻端。后足略长于前足。尾短。其毛较粗。头、背部冬毛为浅棕黑色,毛基为黑灰色。夏毛色更深。耳前部棕黑色,后部棕黄色,边缘白色,耳尖黑色。后背部及臀部有较长的黑毛,隐邮斑点。腹部为纯白色秘。四肢为浅棕黄色。属背部黑色,下部污白色。

2.华南兔,体形较小,体长34-44cm,重1-1.5kg。耳长6.5-8.2cm。尾短,不及后足长之半,长4-5.7cm。被毛短粗且硬。。头部、背部沙黄棕色或棕黑色。毛基淡黑灰色,绒毛毛端棕黄色。长形针毛的亚洲部有一显着的棕色环,毛尖黑色。耳前边缘毛较长,耳尖和后缘的毛较短。颈部有一黄色区域。下体赭黄或淡黄白色。足、尾背部与背色相似。

3.家兔,个体变异较大。一般头部、耳较野兔为短,后肢亦然。毛色亦有多种变化,通常以纯白色为多,耳尖无黑色。

4.蒙古兔,体形中等,长约45cm,尾长约9cm,体重在2kg以上。耳甚长,有窄的黑尖,向前折超过鼻端。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全身背部为沙黄色,杂有黑色。头部颜色较深,在鼻部两侧各有一圆形浅色毛圈。眼周围有白色窄环;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腹毛纯白色。臂部为沙灰色。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两边白色,尾腹面为纯白色。科毛长而蓬松,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之外。夏毛色略深,为淡棕色。

5.高原兔,体形较大,毛长而蓬松。耳长,向前折显着超过鼻端。全身背为暗灰色,毛细长面略带波纹。臂部全为灰色细毛,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头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颜色较深,面颊及眼周色较淡。颈背呈浅灰棕色,颈腹为黄灰色。腹毛纯白色。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后肢外侧棕色,足背白色。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尾两侧为白色,并有灰色毛基。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息于海拔300-900m的针阔叶混交林、林下灌木与草本植物茂盛之处。一般无固定巢穴,产仔时才有固定住所,白天多居于灌木丛、杂草或树根旁,晚上出来活动觅食。吃树皮、嫩枝及草本植物等。

2.多栖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树灌丛、杂草丛、墓地或农田附近多利用现存洞穴居住,洞口比较光滑,附近有成堆粪便。昼夜均有活动。以青草、树苗和细嫩枝呀为食,尤喜青苗、豆苗和疏菜。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栖息于平原、荒草地、山坡灌丛、丘陵平原、农田和苗圃等地,并因季节不同,食物条件的改变而有所适移。常无固定的洞穴,白天常在较隐蔽的地方挖临时的卧穴。以青草、嫩枝、树皮、蔬菜及谷物、豆类等为食。

5.一般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区。无固定洞穴,白天常在草丛活动,吃植物性食料。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

3.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4.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甘肃等地。

5.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酸;性平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平肝祛风。主消渴;头昏眩晕;高分子疥;霍乱吐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醋磨涂敷。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主热中消渴。

2.《本草拾遗》:主久疥,醋磨敷之。

3.《日华子本草》:治疮疥,刺风。

4.《本草纲目》:煮汁服,止霍乱吐利。

5.《四川中药志》:治头昏眩晕,疯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逆阿落

    《全国中草药汇编》:逆阿落药材名称逆阿落拼音Nì ā Luò来源蓼科逆阿落Polygonum periginatoris Pau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辛,温。功能主治

  • 弓果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弓果藤药材名称弓果藤别名牛茶藤、牛角藤、小羊角拗来源萝藦科弓果藤Toxocarpus wightianus Hook. et Arn.,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功能主治祛瘀

  • 山黄杨子

    药材名称山黄杨子拼音Shān Huánɡ Yánɡ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Buxus sinica (Rehd.et Wils) M.Cheng 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xus s

  • 马齿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齿苋药材名称马齿苋拼音Mǎ Chǐ Xiàn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来源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以

  • 红花雪莲花

    药材名称红花雪莲花拼音Hónɡ Huā Xuě Lián Huā别名峨山雪连花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苣叶报春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sonchifolia Franch.采收

  • 蒟蒻薯

    药材名称蒟蒻薯拼音Jǔ Ruò Shǔ别名水狗仔、老虎须、山大黄、大水田七、黄牛胆来源药材基源:为蒟蒻薯科植物箭根薯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cca chantrieri Andre[T. mi

  • 旱田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旱田草药材名称旱田草拼音Hàn Tián Cǎo别名定经草、小号虎舌癀、虎舌蜈蚣草、田素馨、鸭嘴癀、调经草、双头镇、菜瓜香、地下茶、耳环草、龟药、锯镰草来源玄参

  • 雅红隆

    药材名称雅红隆拼音Yǎ Hónɡ Lónɡ别名亚呼噜、锡生藤、鼠耳草、亚红龙、牙昏噜[傣语]来源防己科雅红隆属(锡生藤属)植物雅红隆Cissampelos pareira L.,以

  • 红豆蔻

    《中国药典》:红豆蔻药材名称红豆蔻拼音Hónɡ Dòu Kòu英文名FRUCTUS GALANGAE别名大良姜、山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

  • 巴戟天

    《中国药典》:巴戟天药材名称巴戟天拼音Bā Jǐ Tiān英文名RADIX MORINDAE OFFICINALIS别名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兔仔肠、三角藤、糠藤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