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内补丸

内补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内补丸

药方名称内补丸

处方黄连30克(去须,微炒)当归22.5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内补丸

药方名称内补丸

处方狼毒(湿纸裹煨)60克天麻(酒漫,炙)45克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巴戟天(去心)45克鹿茸(涂酥炙,去毛)60克补骨脂(微炒)45克石斛(去根)45克 干蝎(全者,炒)30克萆薢45克肉苁蓉(酒浸,去皮,炙)45克蒺藜子(炒,去角)30克天雄(炮裂,去皮、脐)30克独活(去芦头)30克干漆(熬烟出)30克没药45克(研)桂(去粗皮)45克腽肭脐120克(细锉,捣筛为末,用酒五升煎成膏)

制法上药除腽肭脐外,共为细末,和匀,用腽肭脐煎搜和为丸,或入少量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脏虚风,元气衰惫,膀胱冷痹,腰胯注痛,脚膝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猜你喜欢

  • 柴胡白虎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胡白虎汤药方名称柴胡白虎汤处方川柴胡3克 生石膏24克(研)天花粉9克 生粳米9克 青子芩4.5克知母12克 生甘草2.4克 鲜荷叶1片功能主治和解少阳阳明。主暑疟,暑热化燥者。

  • 浮萍汤

    药方名称浮萍汤别名青萍汤处方浮萍3钱,丹皮3钱,芍药3钱,甘草3钱(炙),生姜3钱,大枣3枚(擘)。功能主治太阳温疫,发热头痛。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各家论述温疫得之中风,亦是桂枝汤证

  • 蒿豉丹

    药方名称蒿豉丹处方青蒿(5月5日采)、艾叶各等分。制法上同豆豉捣作饼,晒干。功能主治赤白痢下。用法用量每用1饼,以水1盏半煎服。摘录《本草纲目》卷十五引《圣济总录》

  • 苇茎汤

    药方名称苇茎汤别名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附方》)。处方苇茎(锉)30克薏苡仁15克桃仁50枚(去尖、皮、双仁者)瓜瓣15克制法上四味药,哎咀。功能主治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治肺痈。

  • 含化金露丸

    药方名称含化金露丸处方朱砂1钱,白矾1分(生用),甘草半两(捣罗为末),铅霜1钱,麝香1钱,太阴玄精1分,蛇蜕皮3条(全者,去头,以皂荚水浸一伏时,滤出,晒令干,炒令焦黄色)。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

  • 大顺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顺散药方名称大顺散处方甘草(长寸)三十斤,干姜、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粗皮.炙),各四斤。炮制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

  • 三白汤

    药方名称三白汤处方白芍白术白茯苓各3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虚烦或泄、或渴。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学人门》卷四

  • 钓钩藤散

    药方名称钓钩藤散处方钓钩藤、伸筋藤、石南藤、羊带归根、天灯心、狗骨子根、珍珠帘根、豨莶草根。功能主治马(疒其)肿疡病后,筋脉拘急。用法用量水煎,入酒和服。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 五生膏

    药方名称五生膏处方生附子(去皮、脐)15克当归吴莱萸 桂木香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每用药末9克,取生姜自然汁调如膏,摊于蜡纸上。功能主治治寒湿客于经络,留结不散,疼痛不止。用法用量贴痛处,干即更易新者

  • 固精煮酒

    药方名称固精煮酒别名固精酒处方甘枸杞4两,川归2两(酒洗净),怀地黄6两。功能主治助阳坚举,久服多子。主用法用量固精酒(《惠直堂方》卷一)。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