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肝火的实证。参肝火、肝火上炎各条。
《张氏医通》卷十二方。半夏、赤茯苓、陈皮各一钱,炙甘草五分,苏叶、香附、槟榔(大便溏者不用)、木香、大腹皮、枳壳、桔梗各七分,人参一钱五分,肉桂、厚朴(姜制)各八分,生姜七片,红枣二枚。水煎服。治诸气
古病名。九积之一。指饮涎壅聚而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涎积,咽如拽锯,朱砂、腻粉之类,甚者瓜蒂、甘遂。”上药性烈有毒,宜慎用。参见痰积条。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多因火盛血燥或久病气血亏损,导致毛发色黄不泽。治宜滋肾凉血。内服草还丹。外用菊花散煎水洗发。
病证名。小儿夜间啼哭,不得安静的痧胀。如视其腿弯、肘弯有青筋的,可用消毒三棱针于青筋上刺之,放出紫黑毒血;如其胸胀作痛的,用刷子蘸香油刮之,痧起,其啼可止(《痧胀玉衡》)。
见《金匮要略》。即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见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二方。青木香、枳壳(麸炒)各半两,甘草二钱半。每服二钱,水煎,不拘时服。治小儿阴茎无故而肿或痛缩;并治咳嗽痰喘。
病名。①与瘟疫同义。详该条。②指伤寒之热未已,更感时行之气(清·叶天士《医效秘传》)。其症身热头疼,烦渴呕逆,或有汗,或无汗,皆由温热相合而成。治宜寒凉清热为主。
指虚劳病九种危重证候。即手足色青,四肢久肿,脉枯齿干,声音散漫,鼻孔虚张,唇寒宣露,唇肿齿焦,手循衣缝,汗出不流,舌卷卵缩。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