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痈

喉痈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包括咽喉各部所发之痈疡。因其发生之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喉关者名喉关痈;发于喉关里部者名里喉痈;发于喉之两旁者名夹喉痈;发于口腔上腭部者名上腭痈;发于颌下者名颌下痈;发于舌下如生一小舌样,连喉肿痛者名(chā插)舌喉痈;发于颏下正咽喉之外,内喉关不通,外形漫肿痛甚者,名外喉痛。详见有关各条。多因六府不和,气血不调,肺胃热蕴,风热痰火邪毒之气上冲咽喉,或过食辛辣醇酒炙煿厚味所致;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以伤七情郁结成痈毒生喉间”(《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症见咽喉肿起,疼痛甚剧,焮红漫肿,吞咽呼吸均受累。全身可有寒热大作,发病迅速,痰涎壅盛,呼吸困难等。治宜疏表清热,解毒消肿。用银翘散清咽利膈汤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吹冰硼散,或脓熟时于高肿处以刀针刺破排脓。并以银花薄荷甘草连翘桔梗煎水漱口,经常保持口腔清洁。

猜你喜欢

  • 本草求真

    药物学著作。10卷。清·黄宫绣撰。刊于1769年。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卷1~7,将药物分为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和食物七类。每类又据不同药性分为若干节。下篇为卷8~9,分论脏腑病用药及六淫

  • 吴元溟

    【介绍】:明代医家。字澄甫。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迁居钱塘。世医出身,万历年间(1573~1619年)浙江疾疫流行,随父吴意(道川)行医,活人甚众。晚年编述其父著述,成《痘科切要》、《儿科方要》等

  •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名。指腰椎间盘破裂,髓核突出,挤压椎间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疼痛,属闪腰岔气和闪挫腰痛范畴。多因强力举重及扭闪所致。轻者腰痛,经休息后可缓解,再遇轻度外伤仍可复发或加重。重者腰痛,并向大腿后侧及小腿后外侧

  • 祁彦辅

    【介绍】:见祁宰条。

  • 五般聤耳候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即聤耳,脓耳,缠耳,底耳和囊耳。均由风水入耳,内有积热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则成聋。详各条。

  • 内经药瀹

    书名。10卷。张骥撰。本书辑录《内经》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分为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分别予以集注,并加按语说明。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

  • 注下赤白

    证名。指便下脓血粘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少腹痛,注下赤白。”《医略十三篇·痢疾》:“注下赤白,……此风湿相火伤于阴络,血液化为赤白,即痈疡化脓之意。”详见赤白痢条。

  • 独活寄生丸

    即独活寄生汤作蜜丸。治证同。见独活寄生汤条。

  • 黑心舌

    周边白苔、舌心黑苔。又称白苔干黑心舌。若刮之净而湿润者,为真寒假热,宜温中散寒;刮之不脱而干焦厚者,为脾胃积热,宜苦寒清热(见《辨舌指南》)。

  • 腥臊气

    即腥臭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