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痹

喉痹

病名。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阴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三焦之脉。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口齿类要》:“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无气闭塞也。”《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故凡症见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统称为喉痹。发病急骤,并发全身症状。临床上因其病因病机不同而分风热喉痹伤寒喉痹酒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等;因其发病后喉间颜色之不同而有白色喉痹淡红喉痹等;因其发病之急骤而有急喉痹走马喉痹等之分。虽其病名繁多,然总不外外感风寒风热内伤阴阳,气血虚损气滞肝郁等症治。详喉痹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忽林失

    【介绍】:元代医家。蒙古族。任尚膳院使,统领尚食、尚药局。

  • 面脱

    指面部肌肉消瘦如脱。多由正气大虚,气血耗竭所致。《素问·玉版论要篇》:“色夭面脱,不治。”

  • 断基

    出《素问·骨空论》。齿龈的根部。

  • 麻后有痰

    麻疹后期而吐痰者。《麻疹全书》:“吐痰之证有二:有吐出而白者;有吐出而成块者,皆肺胃之火欠清而作也,俱宜清肺消痰降火为急,以杏仁清肺汤去甘草、桔梗,加黄芩,……但清痰切勿用半夏、南星等燥药,惟宜用天花

  • 鼾(hān 酣)

    鼾,卧息也(《说文》)。即睡眠中之鼻息声。①属生理性者,为熟睡时鼻中发出呼吸之粗鸣声。可参见息必鼾、鼾声条。②属病理性者,多见于慢性肥厚性鼻病;或痰阻心包、神志昏迷者亦往往鼾声如雷;后鼻道有阻塞性病变

  • 气郁脘痛

    病证名。指气机郁滞所致的胃脘痛。《类证治裁》卷六:“气郁脘痛,必攻刺胀满。”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故又称肝胃气痛。症见胃脘胀痛,痛常游走,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嘈杂吐酸等。《医林绳墨》卷

  • 铜钱草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广东金钱草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大金钱草之别名,详该条。③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④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良方

    见医方全书条。

  • 紫背金牛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 井穴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意为此处脉气浅小,犹如泉水初出,故称井。井穴分布在四肢末端。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