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卫气有规律地运行于全身,每天按一定的循行路线往复运转五十周次,白天二十五周次,夜间二十五周次。《灵枢·卫气行》:“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龟版,详该条。
①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瓜子金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垂盆草之别名。③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婆婆指甲菜之别名。④见《湖南药物志》。为螺厣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世代业医,其父李亮、兄李修,均为当时名医。各详本条。
病证名。《证治汇补·眩晕章》:“肝火眩晕,黑瘦人肾水亏少,肝枯木动,复挟相火,上踞高巅而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方。生地黄、熟地黄各一斤,牛膝(酒浸)三两,石斛、枳壳(麸炒)、防风各四两,杏仁(去皮尖,麸炒黄,研去油)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食前温酒吞下或米汤
证名,亦称口僻。指口唇歪斜于一侧的症象。出《灵枢·经脉》。多由风寒阻滞经脉所致。《诸病源候论·风口候》:“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诊脉浮而迟者可
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即唇风。详该条。
变生寒性疾病,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春气之应……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类经》一卷注:“春失所养,故伤肝,肝伤则心火失其所生,故当夏令则火有不足,而寒水侮之,因为寒变。寒变者,变热
《症因脉治》卷三方。桂枝、白芍药、甘草、黄芪、生姜、大枣。水煎服,须臾饮热稀粥,取微汗。治黄疸脉浮宜汗者。